基于植物-土壤反馈( plant-soil feedbacks )和晚期演替树种的进化适应,提出了土壤生境质量概念框架。以树种适应和生态恢复为目标,从凋落物质量与广谱性生化抑制物、土壤生物多样性及代谢活性、土壤养分有效性与营养生境质量、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基础肥力等多方面选取敏感指标,系统研究我国温带红松阔叶林原始土壤生境特征及其在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演变轨迹,揭示红松在阔叶次生林下更新的"隐性"土壤抑制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在"土壤生境演变和树种进化适应"框架内,实现土壤生境质量的定量评价和抑制因子的定量诊断,并建立应用模块,为温带红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将土壤演变与树种进化适应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过程来演究,可以提供理解复杂系统自我维持机制和演替控制机理的许多线索,并赋予现代生态学理论新的内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东北岩高兰种群繁殖更新对寒温带亚高山贫瘠生境的响应机制
温带森林氮营养生境演变及红松的早期适应性研究
邻体和生境作用对阔叶红松林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机制
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对幼苗更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