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现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的新危险因子。舌鳞状细胞癌(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但脂联素与舌癌的关系国内外未见报道,特别是脂联素抗肿瘤的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拟以脂联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为重点,对舌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血浆、肿瘤局部脂联素含量及下游关键分子AMPK与舌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转移的关系,在整体和组织水平评价脂联素-AMPK通路在舌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在体外培养的舌癌细胞系观察脂联素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AMPK为中心,检测上下游重要信号分子LKB1、mTOR和NF-κB等的变化;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脂联素-AMPK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信号转导通路。上述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舌癌的发病机制,也为揭示脂联素-AMPK通路抗舌癌的原理提供实验依据,为舌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本研究旨在明确舌癌患者脂联素及其受体的变化,揭示其与舌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舌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了明确血清脂联素与舌癌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舌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了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舌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度之间的关系;为了明确组织局部脂联素在舌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舌癌组织局部脂联素、AdipoR1和AdipoR2的表达和分布,并分析了其与舌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存在的联系;为了探讨脂联素对舌癌生物学行为的直接作用,我们还在细胞水平上观察了脂联素对舌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舌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人,低脂联素血症增加了舌癌的发病风险,提示脂联素参与了舌癌的发生过程。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舌癌恶性程度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降低,舌癌局部脂联素水平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降低,提示脂联素参与了舌癌的发病进程。抑制舌癌细胞的迁移可能是脂联素抑制舌癌发病进程的机制之一。本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发表SCI收录杂志论文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σ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iR-2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研究
IL-18影响舌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作用的机制研究
IL-17经miR-23b促进舌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