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非氮限制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匮乏的北方森林土壤甲烷(CH4)吸收对低水平大气氮沉降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以大兴安岭北方森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高频率、多形态、低剂量的增氮控制试验,采用野外监测、实验室培养、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北方森林土壤CH4物理扩散和净吸收过程对施氮类型、剂量的短期与长期响应,量化深层土壤CH4累积和消耗对表层土壤CH4吸收的贡献,揭示北方森林土壤CH4吸收对增氮响应的物理学与生物化学机制。同时,研究北方森林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活性与结构对施氮类型、剂量的短期与长期响应,阐明土壤CH4吸收与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的内在联系,揭示北方森林土壤CH4吸收对增氮响应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理解森林土壤CH4吸收机制,补充和完善陆地生态系统碳素不平衡理论,并可为全球变化情景下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对于非氮限制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匮乏的北方森林土壤甲烷(CH4)吸收对低水平大气氮沉降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以大兴安岭北方森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高频率、多形态、低剂量的增氮控制试验,采用野外监测、实验室培养、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施氮类型、剂量对北方森林土壤CH4吸收过程以及甲烷氧化菌群落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揭示北方森林土壤CH4 吸收对增氮响应的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氮显著增加凋落物层和矿质层土壤NH4+-N含量,NO3--N累积微弱,土壤酸化明显。北方森林土壤CH4通量呈单谷变化,低剂量施氮显著促进了土壤CH4吸收,而中、高剂量氮输入影响正好相反,导致北方森林土壤CH4吸收转变的大气氮沉降临界水平在20 kgN ha-1 yr-1左右。北方森林土壤CH4通量主要受土壤水分控制,其次为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矿质氮含量和土壤pH值。就整个土壤剖面而言,铵态氮肥倾向于增加土壤CH4浓度,而硝态氮肥倾向于降低土壤CH4浓度,土壤剖面CH4氧化速率与地表CH4净交换通量对增氮的响应格局一致。施氮3年显著改变了北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格局和功能多样性,低氮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活性,而中氮和高氮处理效应相反,并且铵态氮肥的促进作用较硝态氮肥更强;施氮倾向于增加土壤活体微生物群落数量(总PLFA),改变其组成与结构(G+/G-, Fungi/Bacteria)。13C标记的CH4培养实验显示,施氮NO3--N促进了土壤CH4的氧化,而施加NH4+-N抑制了贫氮森林土壤CH4的氧化。此外,甲烷浓度和施氮显著刺激了I型甲烷氧化菌的内禀增长速率,相反抑制了II型甲烷氧化菌的增长速率,并且铵态氮肥效应更强。另外,不同甲烷氧化菌群落对施氮的忍耐力不同,施氮促进或不影响I型甲烷氧化菌活性,显著抑制II型甲烷氧化菌群落,对甲烷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抑制效应最明显。上述研究结果的生态学意义或暗示:未来大气氮沉降增加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北方森林土壤甲烷的氧化,从大气圈中移除更多人为源CH4,导致更多的碳固定在北方森林土壤中;土壤CH4氧化对增氮的响应格局可以由甲烷氧化菌群落的变化合理地解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西南喀斯特山地森林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通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氮持留、转化与损失过程对低剂量氮输入的响应
大兴安岭北方森林细根动态和形态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
森林土壤食物网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