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与细胞氧化应激及缺血预处理(IP)作用相关,缺血后处理(P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效益较IP更具临床实用性,但机制未明。假设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介导氧化应激平衡是PC保护效应的重要因素。采用RNA干扰技术将Cx43mRNA在转录水平沉默,构建Cx43低表达SD大鼠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再灌注模型、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及活体模型,并用特异性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和ROS清除剂干预,采用划痕染料示踪技术检测Cx43通道通讯,荧光定量PCR检测Cx43mRNA,Westernblot半定量Cx43和磷酸化Cx43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Cx43数量及排列变化,免疫电镜检测线粒体Cx43,荧光比色法测定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高效液相测定高能磷酸化合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坏死率,以探讨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介导氧化应激与PC相关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和组织解剖学机制。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爆发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引起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再灌注早期,积极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平衡是防治心肌I/R损伤的关键。缺血后处理(ise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即对缺血心肌在再灌注前的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处理,是迄今已知最强的缺血心肌内源性保护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IPC的机制尚未明确。细胞膜和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与I/R损伤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假设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介导的氧化应激平衡是IPC效应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建立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和离体大鼠心脏、在体大鼠I/R损伤模型,实施缺氧后处理(hypoxia postconditioning,HPC)和IPC,在离体细胞、离体心脏和在体动物水平观察后处理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HPC和IPC显著减轻H/R及I/R损伤。. 接着,我们从细胞膜和线粒体水平探讨后处理抗心肌细胞凋亡机制,发现HPC和IPC显著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上调心肌细胞及组织线粒体和细胞膜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在此基础上以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干预。发现单独应用SOD或CAT不影响HPC和IPC抗凋亡作用,而二者联合及单独应用GA则减弱HPC和IPC抗凋亡作用,揭示线粒体ROS在HPC和IPC的心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采用RNA干扰技术将Cx43mRNA在转录水平沉默,构建Cx43低表达SD大鼠离体心肌细胞H/R模型、离体心脏及活体I/R模型,观察Cx43低表达对HPC和IPC线粒体ROS产生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Cx43低表达明显减少HPC和IPC线粒体ROS,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提示Cx43低表达取消或减弱了HPC和IPC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而揭示线粒体和细胞膜Cx43调控的氧化应激平衡在HPC和IPC中发挥重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大黄素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HepG2 细胞凋亡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机制:线粒体氧化应激与DNA修复酶
交感神经介导心房颤动与氧化应激下胞膜和线粒体Cx43的相关机制
Cx43线粒体转位对低温保存心脏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
后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分子与线粒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