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粒数是水稻重要产量性状,分离、鉴定控制穗粒数基因,并研究其进化的分子机理,对揭示穗粒数调控的分子机理和探索栽培稻进化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申请人利用以"桂朝2号"为背景的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渗入系,在第7染色体发现一个控制穗粒数的主效QTL(gpa7),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显著减少穗粒数,随后将gpa7精细定位于35kb区间内,并构建了该位点的东乡野生稻物理图。进一步分析发现,该位点还影响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可能是栽培稻穗部结构驯化的一个最重要位点,记录着人类选择的痕迹。本研究将在进一步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分离鉴定gpa7,解析水稻穗粒数形成与调控的分子机理;通过比较该位点野生稻与栽培稻间在基因组水平和表达水平上的差异,从功能基因水平上探索栽培稻穗部性状驯化的分子机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野生稻散穗基因分离、鉴定及其分子进化研究
东乡野生稻OsEBS基因增加穗粒数以及提高生物量的机理
源于东乡野生稻耐开花期低温冷害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克隆
野生稻落粒性调控基因SH8的功能分析与分子进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