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初在LaFeAs(O,F)体系中发现26K超导电性以来,还在另外三个具有相类似结构的:(Ba,K)Fe2As2、LiFeAs和Fe(TeSe)系统中发现了超导电性,其最高Tc已达55K,高温超导电性研究再次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科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项目将在申请者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Fe(Te,Se,S)体系的超导电性和磁性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型Fe、Ni硫族化合物的合成,寻找新型Fe、Ni基超导体;通过Fe含量的调节,在不同衬底上(引入内应力)生长出具有铁磁和超导电性的FeSe单晶薄膜,研究其应力对其磁性、超导电性的影响;揭示Fe(Te,S)系统中超导电性与反铁磁序之间的微观关联;改善Fe(TeSe)单晶品质,就其Fermi面结构、超导能隙、超导Cooper对类型等给出明确结论,从而加深人们对Fe(Te,Se,S)系统中磁性与超导电性的理解,为Fe基超导体微观机理的解决提供实验证据。
课题组就新型FeSe-基超导体的发现和理解,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多个创新性成果,达到项目预期目标。.(1) 新型(Tl,K,Rb)FexSe2超导体的发现。2010年底,我们首次报道了新型(Tl,K,Rb)FexSe2中的30-40K超导电性,并证实其靠近反铁磁绝缘体,首次提出该化合物中存在Fe空位超格子结构。该工作发表在EPL后,被评为其2011年有特色论文;并做了亮点报道;成为其两年来被引次数最多论文;被选为国际超导领域的Hot Paper;入选“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利用我们制备的晶体,就其磁结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超导能隙、高压下相图和相分离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结果,它们分别发表在Nature (1篇), PRL (2), PRB(1), EPL(4),JOP(1) 等刊物上,从而掀起了新一轮Fe基超导研究高潮。.(2) Fe(Te,Se,S)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及磁性的进一步研究。基于我们过去在Fe(Te,Se,S)的研究基础,通过除去晶体中的过量Fe原子,获得了Fe(Te,Se)本征相图;通过高场下电阻的测量,证实了其上临界磁场Hc2(T)的各向同性。通过对该系统的电子结构、本征磁化率、Kadowaki–Woods和Wilson比、Knight位移、核自旋-晶格驰豫等物性的观测,以及对FeTe化合物中Cu替代效应的研究,证实:Fe(Te,Se)体系为强关联电子系统,其超导电性起源于反铁磁自旋涨落,加深对该系统的理解。这些工作发表在PRB(4), JPSJ(1), PLA(1)等刊物上。.(3)其它新型Fe基、Ni基化合物探索。在成功合成新型La2O3Fe2(Se,S)2化合物基础上,通过对其结构、电阻和磁化率测量,电子能带结构计算,证实其为反铁磁Mott绝缘体。采用熔炼方法制备Ni3Al1-xGax合金,发现:Ga对Al的部分替代抑制了其长程铁磁序,在临界浓度x=0.34附近,呈现强烈的铁磁量子涨落,上述结果发表在PRL、PRB上。.在项目的资助下,发表论文19篇,其中Nature 1篇,PRL 3篇,PRB 6篇,EPL 4篇,JPSJ 1篇,JOP 1篇,PLA 1篇,其中2篇入选“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项目组成员在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4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9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One-step prepared prussian blue/porous carbon composite derives highly efficient Fe-N-C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Interaction behavior between outer pipe and liner within offshore lined pipeline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K(x)Fe(2-y)Se(2-z)S(z)体系磁性和超导电性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研究
高压高剪切下SnX (X= S,Se和Te)结构和物性研究
铁硫族化合物FeX(X=Se,Te,S)亚稳物相的合成与缺陷研究
磁性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1T-CrX2(X=Se, Te)基态性质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