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在胃癌高发现场已开展的根除H.pylori感染预防胃癌两项干预研究基础上,采用自定义SNP分型技术检测炎症反应相关通路基因多态,根据干预前后胃黏膜病变演变,结合H.pylori亚型,评价感染不同H.pylori亚型及携带不同基因型个体病变演变及干预效果的差异。同时,采用高通量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干预前后外周血细胞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合组织样本甲基化状态,筛选与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病变演变密切相关的基因。此外,在前期已完成的血清miRNA芯片筛选基础上,对筛选出的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同时结合胃黏膜病变演变及干预后病变的转归,评价miRNA及其靶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总之,本项目从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对干预效果进行分子评价,以明确根除H.pylori感染预防胃癌的相关机制及干预的适用人群,为胃癌有效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除H.pylori感染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而根除H.pylori感染存在成本-效益、抗生素耐药等问题,因此,明确干预作用的分子机制及抗H. pylori治疗的适应人群,是世界范围内急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利用胃癌高发现场已开展的根除H.pylori感染预防胃癌两项干预研究队列,采用高通量SNP分型技术检测炎症反应相关通路基因多态,根据干预前、后胃黏膜病变演变,结合H.pylori分型,评价感染不同H.pylori亚型及携带不同基因型个体病变演变及干预效果的差异。同时,采用高通量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干预前、后胃黏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筛选与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病变演变密切相关的基因。此外,在前期已完成的血清miRNA芯片筛选基础上,对筛选出的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基因变异检测,以明确根除H.pylori感染预防胃癌的相关机制及干预人群。 .研究结果发现: 与H.pylori在胃黏膜定植密切相关的Toll受体基因TLR1 rs4833095、TLR10 rs10004195多态与H.pylori易感性密切相关,而在感染人群中IL-18RAP rs917997、IL-32 rs2015620、 IL-22 rs1179251、NOD1 rs2709800、miR-146a rs2910164、NOD2 rs718226、NOD2 rs2111235、NOD2 rs7205423多态与重度胃黏膜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H.pylori感染可诱导胃黏膜组织SPI1、PRIC285、S1PR4、MYADM、GRHL2、COX-2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而外周血白细胞IGF2、GRHL2异常甲基化可作为潜在标志物预测H.pylori感染相关胃黏膜病变的演变。H.pylori CagA, GroEL抗体阳性及抗体阳性个数≥ 3可区分H.pylori感染高危亚型。.结论:本研究以胃癌高发现场队列人群为基础,从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入手,采用高通量SNP检测技术及组学技术筛选并在大样本人群中验证,结合H.pylori菌株亚型,明确根除H.pylori感染预防胃癌相关机制及干预人群,为胃癌有效预防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血清 VEGF、pro⁃ADM 水平与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胃癌来源外泌体诱发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根除治疗对胃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建立基于粪便标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化药物根除治疗相关基因检测技术
抗菌药经胃粘膜的转运机制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
胃癌相关幽门螺杆菌菌株特征生物标志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