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C4型PEPC转入C3作物中以期得到高光效的C3作物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对C4型PEPC究竟能否提高C3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至今仍存有很大分歧。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转基因后光合速率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上,对碳、氮代谢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关联研究的不够系统、深入。. 本项目计划以本室已获得的转玉米PEPC基因的水稻株系为研究对象,对转基因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碳、氮代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对碳同化物、氮同化物和与碳、氮代谢相关联的代谢物的含量及有关酶的活性进行全面的研究;试图系统地阐明转玉米PEPC基因对水稻碳、氮代谢强度、方向等各方面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C3作物的碳、氮代谢效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本项目以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外源PEPC基因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碳、氮代谢的影响。项目在研期间,发表论文2篇,其中SCI论文1篇;参编专著一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 外源PEPC的导入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其中尤以地上部叶鞘内作用更为明显;.(2) 在分蘖期,高表达的PEPC促进叶片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向下游产物转化,使得转基因水稻叶片内草酰乙酸(OAA)、苹果酸及丙酮酸含量极显著提高,OAA和苹果酸含量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三羧酸循环(TCA)的进行,为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了充足碳骨架,因此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3) 在分蘖期,转PEPC基因水稻根系内各有机酸及其他代谢物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鞘内有机酸、可溶性淀粉、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提高,表明外源PEPC的导入显著地促进了地上部分的代谢水平,为地上部组织器官的生长提供更多原料;.(4) 外源PEPC的导入极显著提高了转PEPC基因水稻叶片在拔节期和开花期的NR活性,转基因水稻叶片的全氮含量较对照均有所提高。但是,两个转PEPC基因水稻株系ZM21和ZM30叶片在开花期的全氮含量比拔节期分别下降了14%和3%,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生育进程的进行,有更多的代谢物从转基因水稻叶片转运到库器官,另一方面是因为开花期的GS活性比拔节期分别下降了16%和10%;.(5) 虽然开花期转基因水稻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升高,但是与拔节期相比下降了42%,同时全碳含量也有所降低,比拔节期分别下降了16%和10%,表明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有更多的代谢物从转基因水稻的源器官向库器官转运,这与上一结论一致;.(6) 外源PEPC在转基因水稻叶片内的高效表达加速了PEP向OAA的转化,减少了其在植株中的积累,同时提高了叶片内MDH活性,使得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OAA和苹果酸一起参与到TCA循环中,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提供了充足的碳骨架,显著提高了叶片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7) 转PEPC基因水稻的碳、氮代谢对不同形态氮素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硝态氮有利于转基因水稻内C4微循环的进行,积累较多的有机酸;随着铵态氮的施入,转基因水稻将以合成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为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超量表达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对水稻碳-氮代谢平衡影响的研究
激发子介导PA提高转C4型 pepc基因水稻光合效率的机理
夜间增温对玉米的产量效应及其碳氮代谢生理响应机制
不同衰老类型玉米碳氮代谢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