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大部分前列腺癌易复发转移并转化为雄激素非依赖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出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可通过重编程将人成体细胞诱导成胚胎干细胞(ES细胞)样的多能干细胞,为临床多种疑难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有研究提示ES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而来源于患者前列腺癌细胞的iPS细胞,除具有ES细胞特性,且携带前列腺癌的基因表型,推测其应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和抗肿瘤效应。本项目针对前列腺癌的研究现状,结合iPS细胞研究热点,利用所掌握的iPS细胞培养及建系技术,建立临床患者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iPS细胞系,并探讨其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可为研究前列腺癌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筛选提供理想模型,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本研究原计划利用所掌握的iPS细胞培养及建系技术,建立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iPS细胞系,并探讨其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可为研究前列腺癌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筛选提供理想模型,但实验中发现,现有重编程方法还无法将类似于前列腺癌等肿瘤细胞诱导为ips细胞。为探索肿瘤发生及发展的作用机制,建立一个很好的肿瘤发生模型是有必要的,本研究转而利用正常人来源的ips细胞诱导为肿瘤细胞或肿瘤前体细胞,并探讨正常ips细胞向肿瘤细胞分化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① 利用逆转录病毒转染和慢病毒转染方法均无法将前列腺癌细胞PC3和LNCap重编程为iPS细胞。② 诱导D7后,即可检测到前列腺癌干细胞标记物integrinα2β1、CD44和CD133基因的表达,并且随诱导时间延长,表达量具有增高趋势。而这些基因在正常人ips细胞中均未见表达。诱导D21和D28,可检测到CD133和CD44蛋白的表达。③ 未分化人iPS细胞可见E-cadher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化后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而N-cadherin基因和蛋白在细胞未分化时均未见表达,发生分化后表达明显上调;在人iPS细胞分化过程中,Snail和Slug转录因子以及蛋白都明显发生上调。研究结果提示正常人ips细胞可被诱导为肿瘤前体细胞,这一发现为肿瘤发生研究提供一个理想模型,为肿瘤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肝豆状核变性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系和定向分化研究
肿瘤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
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建立猪的多能干细胞系
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建立绵羊的多能干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