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条件估值法(CVM)可以通过主观询问大致了解环境资源的部分存在价值,但缺陷在于仍以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下环境资源可以估价为前提,本项研究提出环境资源具有可以用"字典式偏好"来加以描述的"不可估价性",并将传统的单次CVM扩展为两次,以此探讨环境资源在"不可估价"和"可以估价"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修正新古典经济学中偏好稳定和连续假设,为以环境资源不可估价为决策依据的政治人的存在给出实证证据;进而运用Logit模型,研究影响环境资源估价的各项内部心理特征,区分环境利益集团并估算他们受到环境变化的福利影响,判断我国的环境损害是否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短期经济合理性。本项研究可以将传统上属于规范研究层面的无法用货币金额衡量的存在价值纳入实证研究的轨道,弥补既有CVM忽视不可估价性的缺陷,弥合环境资源以福利为基础的经济价值和以权利为基础的存在价值之间的分歧,更加准确地衡量环境破坏造成的福利影响。
价值是人生以及宇宙万物的目的和意义,是哲学和伦理学中最为复杂和模糊的概念之一。本项研究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价值概念和问题。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一元价值为基础,侧重于计算环境的具体经济价值,而本项研究试图引入多元人类价值,并论证在这些多元价值之间存在不可比性。. 首先,本研究深入分析了非市场资源的价值和字典式偏好的存在。在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中存在大量难以用货币计量的非市场资源,既有经济学理论倾向于采用显示偏好或明示偏好等各种价值导出方法来估计它们的价值,然而这些方法以经济学的一元价值论为基础,忽略了伦理学中价值的多元性和不可比性。字典式偏好放弃了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理论中的偏好连续和局部非饱和假设,可以较好地容纳多元价值。本研究发现,这种偏好在我国居民中普遍存在,但在不同群体和不同伦理性物品中差异较大;心理特征变量和个人特征变量对字典式偏好具有显著性影响;环境宣传教育可以将普通偏好转变为字典式偏好,但社会交往和群体压力也可以使偏好发生相反的变化,偏好的变化最终导致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其次,本研究探讨了市场化同价值、发展之间的关联。发展是一个具有强烈伦理含义的概念,它潜在地意味着变好。经济价值只是一种价值,除了经济价值以外,人类社会还存在政治领域中的透明、稳定、公正等价值,还存在社会领域中的爱、友谊、文化、成就等价值。没有明确的价值定义,就不能简单地将社会称为发展,而只能是一种社会变迁。论文《Social Development in Market Society by Intrinsic Value Account: A Case of China》提出内在价值账户(Intrinsic Value Account)概念,以此分析和衡量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 第三,本研究借助内在价值概念,对社会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价格、财富、自由、民主、理性等重新进行解释。从哲学的高度对内在价值概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内在价值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关联,并形成了相关学术论文,并为下一步的研究寻找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结合显示性偏好方法与叙述性偏好方法的应用研究
基于协商式CVM的生态系统服务多元不可比价值测度研究
偏好异质性对个体风险资产配置福利影响实验研究--基于风险态度和时间偏好参数的结构估计
基于空间视角CVM的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