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国开始,特别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办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来,我国体育建筑从起步期到发展期,建造了大量的体育建筑。而对体育建筑的研究还不够,特别是体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体育建筑作为城市中体量最大、容量最大的公共建筑,在城市功能和形象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蕴含和体现了当时代最主流的设计理念、最先进的结构体系和最优良的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功能升级、城市更新动力和节能环保潜力。本研究针对体育建筑改造中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保存和延续、改造来满足大型赛事的需求、改造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以及改造中的节能和环保目标等四方面关键问题,通过文献理论分析、案例数据采集、实体微缩实验、计算机模拟等科学手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体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评价体系,探讨体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策略、适合生态节能方法和技术。添补我国体育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的空白。
本研究项目总体按计划推进实施,部分实验工作受客观因素影响,计划在结题后的1年内推进完成。体育建筑作为城市中体量最大、容量最大的公共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功能升级、 城市更新动力和节能环保潜力。 本研究针对体育建筑改造中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保存和延续、 改造来满足大型赛事的需求、 改造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以及改造中的节能和环保目标等四方面关键问题, 探讨体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评价体系,探讨体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策略、适合生态节能方法和技术。添补我国体育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的空白。研究了体育建筑的节能特征、体育建筑的热舒适性、体育建筑的节能技术、体育建筑的节能保护方法,提出体育建筑节能、保护分析与评价。本研究还以上海为例,将上海体育建筑改造从建国初到现在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改造的成因进行总结和分类,总结了体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策略。成果方面,已完成体育建筑节能与保护著作初稿,共发表了受项目资助论文8篇,其中EI索引2篇次,中文核心6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会议论文1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次,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旧租界地建筑风貌与居住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体育建筑风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
可持续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BIM系统的绿色体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