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研究了紫外、蓝、绿(稀土铽配合物)和红(铟镓磷)波段光学微腔的微腔效应以及Ⅲ族氮化物半导体量子阱及其微腔的发光性质和激子与腔内模式的相互作用。经国际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在铝镓氮/氮化镓和氮化镓/铟镓氮多量子阱圆盘式微腔中观测到微腔对光模式选择性及光致发光寿命和强度高达10倍的增强,证实了激子与微腔中光子的相作用使腔内激子性本征跃迁的自发发射增强的微腔效应,并发现微腔结构有助于缓解氮化物量子阱结构对发光不利的应变效应;由氮化物微盘型微腔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证实圆盘式微腔中同时存在回音壁和径向模式,两种模式的能量之比与理论估算值完全吻合;为探索光学微盘的耦合输出,还研制了变形和带有微结构的微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微腔结构中激子极化激元和受激辐射研究
一维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微腔结构中激子极化激元和受激辐射研究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单根纳米线微腔电致发光和激光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微谐振腔中自发辐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