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人类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隐性的,教师作为一个隐性知识的集合体,其教学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隐性知识存量及其应用能力。隐性知识来源和心理特征的分析是深入了解隐性知识本身及其管理的前提,而隐性知识加工过程的大脑神经机制研究则是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关键。以往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忽视了经验和熟练在其获得过程中的作用,隐性知识的特征中还有一些关键特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隐性知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只是指出了其脑功能区定位,并没有深入讨论这些脑区在隐性知识加工中的作用及整体的协调机制。因此,本研究拟采用模拟实验、ERP实验和眼动实验等方法,依据不同于人工语法的新研究范式对教师获得隐性知识的渠道、心理特征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研究,揭示经验和熟练在隐性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隐性知识的表达特征和编码特征,深入探讨隐性知识识别、共享等过程所对应的脑内时程特点和大脑激活情况。
一、教师隐性知识的表征机制研究:1、提出了交互式认知理论,以解释隐性知识的传播、共享和转化的内部认知机制。2、探讨了双通道内隐学习是否被独立加工,结果表明多通道模式的内隐学习可以独立发生,可能表明多重学习子系统的存在,挑战了抽象表征的传统理论。3、研究了选择性注意对听觉通道内隐学习的影响,发现只有任务相关的信息流规则能够发生内隐学习,而任务相关性的解释具有跨通道的适用性。4、研究了材料类型及干扰刺激对隐性知识表征方式的影响,发现图形材料的同形同规则与异形同规则的隐性知识习得有显著差异,但插入干扰刺激后,字符串材料同形同规则与异形同规则的内隐学习有显著差异。二、教师隐性知识的来源及差异研究:1、研究了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隐性知识水平及其内隐学习能力的差异,发现专家教师的内隐学习能力和隐性知识水平要显著高于新手教师。2、研究了中学英语新手与专家教师隐性知识表征特点,发现专家型教师在语言质量、提问策略、话语时间的控制等维度上显著优于新手教师,对待任务时倾向于以内驱力约束自身,而新手型教师则倾向于外驱力约束。3、采用实验法进一步研究了教师隐性知识来源及其认知机制,发现隐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和内隐学习,且教师的隐性知识为四维结构,但教师隐性知识在性别、教龄、职称等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4、基于隐性知识的视角,编制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迫选式测验》,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由宜人性、爱学生、爱教育、素养四个因子构成,这四个因子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3.16%。5、研究了小学课堂突发情景应对策略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应对策略分别为反击、逃避、立规矩、请教、委托、溯源,但不同经验水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突发情景的应对策略上的隐性知识的5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拓展研究:1、研究了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与人际互动的影响,发现积极情绪、自我心理弹性对人际互动与对他人复杂理解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消极情绪对人际互动与对他人复杂理解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理弹性在积极情绪与人际互动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人际互动在积极情绪与对他人复杂理解之间具有调节效应。2、研究了高校学生与知识型员工在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反生产行为的差异,发现高校学生与知识型员工存在不同种类的反生产行为,且隐性知识对高校学生与知识型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网络型知识组织成员错时空的隐性知识合作机制及其实现研究
组织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基于图像认知的人的心理特征提取与分析
高校隐性知识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