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聚集体双光子吸收诱导发光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07320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8.00
负责人:李沙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田凯军,胡睿,熊磊,胡德辉
关键词:
双光子吸收诱导发光有机物强聚集态发光
结项摘要

有机双光子吸收诱导发光现象的研究是当前有机光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其在上转换激光、双光子荧光显微以及双光子三维成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由于具备良好的水相分散及光热稳定性,具有强聚集态发光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在固体发光材料的研究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申请人的前期工作结果表明,一些有机化合物在具有强固态发光性质的同时也呈现出双光子诱导发光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结合化学计算方法,设计合成一系列带有取代基团的有机发光化合物,制备这些化合物的具有不同聚集结构的聚集体,对化合物的结构、聚集形态与光物理特性、双光子吸收性能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这类化合物中出现聚集态双光子吸收诱导强发光现象的规律。采用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模板诱导自组装、PVD等技术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原理性器件,为开发新型的固态双光子吸收有机发光材料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证据。

项目摘要

有机双光子吸收诱导发光现象的研究是当前有机光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其在上转换激光、双光子荧光显微以及双光子三维成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由于具备良好的水相分散及光热稳定性,具有强聚集态发光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在固体发光材料的研究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得到了一系列带有不同尺寸、不同电子属性取代基团的强发光化合物,采用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模板诱导自组装、PVD 等技术制备了这些化合物的具有不同聚集结构的聚集体,利用光谱检测手段观察了它们在单分散状态、聚集状态下的发光性能。所有化合物在溶液状态都表现出高效率的单光子吸收发光性能并呈现明显的溶剂效应特征,其中一些成员也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状态强发光特征。结合化学计算方法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主要非辐射失活途径,考察了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取代基电子效应对分子聚集形式的影响,探索了聚集形态对非辐射失活过程及发光效率的作用。同时发现少数化合物在具有强固态发光性质的同时也呈现出双光子诱导发光的现象。以近红外飞秒激光为光源,用上转换荧光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发现这些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随溶剂极性呈现非线性变化。通过量化方法计算获得这些化合物分子的电荷转移程度,考察了这些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及电子分布与其双光子吸收截面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聚集形态与发光效率和双光子吸收性能这四者之间的相关度,探索了这些化合物中出现聚集态双光子吸收诱导强发光现象的规律,发现大双光子吸收截面与强聚集态发光这两个性能对化合物分子结构设计的要求有相冲突之处。该项目的实施加深了对聚集态双光子吸收诱导发光现象的理解,提高了对有机化合物固态发光、双光子吸收等各种影响因素的认识,为有机固态双光子吸收发光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证据。在对机制进行研究的同时,尝试将一些化合物掺杂到固体基质中,得到双光子吸收诱导强发光的固体材料;将其中一种化合物成功应用到对挥发性有机气体污染物(VOCs)的识别中;挑选出一种化合物制备了可用于宽温度范围的、高稳定性、高发光量子效率的单组分发光分子温度计原理性器件,实现了对流体和大面积的温度显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2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DOI:10.6052/1672⁃6553⁃2017⁃059
发表时间:2018
4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80900
发表时间:2018
5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DOI:10.13227/j.hjkx.202109003
发表时间:2022

李沙瑜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的有机双光子荧光传感器

批准号:2137208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花建丽
学科分类:B01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双光子吸收材料在纳米药物方面的研究

批准号:2170207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高玉婷
学科分类:B05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新型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分子设计研究

批准号:20273023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封继康
学科分类:B03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双光子吸收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

批准号:5160323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许炳佳
学科分类:E03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