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旅游地多层级协同演化特征、机制及其调控研究——以西递、宏村和黄山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114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7.00
负责人:余向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黄山学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沈惊宏,朱国兴,朱生东,李德明,余汝艺,朱红兵,王金莲,方敦礼
关键词:
机制近邻旅游地多层级特征协同演化
结项摘要

Neighbouring tourist destination co-evolution is not more about “evolution” than “co” , and is the “co-evolution” of the interactive tourist destinations. Absorbing the idea of co-evolution, this program expands the study scopes and content from single level to multi-level evolu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 breaking the conventional ideas about tourist destination evolution. Taking neighbouring Xidi, Hongcun and Huangshan as examples on the "strong influence" and "geographical proximity" premises of the co-evolution, it firstly analyses the shape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individual tourist destination evolution from evolution perspectives integrating life-cycle theory. Then, it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and co-evolution among internal actors including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communities and others stakeholders in tourist destination by path dependence and co-evolution, presents the emergence of tourist destination evolution and the mic-mechanism underpinning the evolution of destinations. Furthermore, it analyses the interaction and co-evolution among the neighbour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the dynamic history process,and elucidates the macro mechanism of tourist destination evolution. Finally, it discusses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proposes controlling measures for different levels evolu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 All in all,by exploring the multi-level co-evolu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value for facilita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近邻旅游地的协同演化不仅是“演化”的,更是“协同”的,是“相互影响的旅游地间的演化关系”。本研究吸收“协同演化”思想和方法,突破孤立研究单个旅游地演化的思路,将单一演化逻辑扩展到多层级的协同演化逻辑。以符合协同演化两大前提(“强影响”和“地理接近性”)的近邻旅游地西递、宏村和黄山为例。首先,将生命周期理论融于演化思想的框架内,分析单个旅游地演化形态、特征和机制;紧接着,从路径依赖和协同演化视角剖析旅游地内部行为者之间及其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探讨旅游地内部协同演化的整体涌现机理,揭示旅游地演化的微观机制;进而,分析近邻旅游地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在历史发展动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探索旅游地演化的宏观机制;最后,分析旅游地演化调控机理,并针对旅游地不同层级的演化提出调控措施。突破单层级孤立旅游地演化规律的探讨,对于旅游地的持续与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项目摘要

作为地理学第一定律的“空间邻近性”,其应用于旅游地理学中主要表现为“替代互补”和“竞合”分析方面,从协同演化的视角,近邻旅游地的相互影响则是一个复杂性命题。本研究以黄山、西递和宏村为例,分析近邻旅游地协同演化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利用三景区历时12年的月度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溢出指数及其时变分析方法分析近邻景区的协同演化。研究表明:宏村和黄山、西递和黄山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西递和宏村之间仅有单向的因果关系;溢出效应方面,黄山对西递、宏村的溢出正效应和西递对宏村的溢出正效应,与格兰杰因果分析具有一致性。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特点。三大景区的溢出溢入均呈现出相互交错、相互补充的局面,没有一个景区出现单纯的全面正效应或负效应;重大事件的交叉溢出分析表明,“替代、互补”等结论不能全面体现和反映近邻旅游地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而是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和纠缠的动态变化过程。. 提出了旅游季节性研究框架。根据研究文献回顾和案例实证研究,提炼出了旅游季节性研究框架,即季节模式、离散程度测度和模型测度三种季节性研究方法。利用10年的日接待数据,创新性地将熵测度方法及其组合分析方法用于旅游季节性测度。.旅游者心理和行为方面,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古村落景区旅游者拥挤感知和游憩情绪影响机制、乡村旅游者行为意向、地方情感对于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城市旅游者幸福感等内容,并提出了开发、管理和保护建议与对策。提出了古村落景区生活化转向观点和线型旅游体验空间理论。. 近邻旅游地的协同演化研究,深化了地理学第一定律“空间邻近性”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提炼出的季节性测度框架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旅游季节性研究的理论内涵,熵测度方法为景区管理者解决令人困惑的季节性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余向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遗产性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可视化技术方法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

批准号:5117815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吴永发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山岳型旅游地水资源安全评价及调控机制研究—以黄山为例

批准号:4120114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群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地点理论的城市社区体系演化机制及优化研究——以西安为例

批准号:4110115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晓霞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旅游地域系统演化机制与优化调控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

批准号:4110110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雪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