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基是黄酮化合物结构中常见取代基,含甲氧基黄酮(MF)较其他黄酮药理活性更强,常作为抗肿瘤药的先导化合物。但MF易被葡萄糖醛酸结合转移酶(UGTs)在内的II相酶代谢,生物利用度低,影响了应用与新药研发。我们已选择仅甲氧基取代位置有差异的汉黄芩素(8-甲氧基-5,7-二羟基-黄酮)和千层纸黄素(6-甲氧基-5,7-二羟基-黄酮)为模型药物开展UGT代谢研究,发现两者在UGT同功酶、代谢速率、代谢动力学上存在显著差异,甲氧基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元素。因此,研究甲氧基取代对羟基黄酮UGT代谢的影响及机理,能指导寻找提高生物利用度方法,有助于新药研发与应用。本课题采用肝肠微粒体和重组人源化UGT同功酶代谢模型,以5-羟基黄酮为对照,研究酚羟基取代增加、甲氧基数量增加及位置变化对羟基黄酮代谢的影响,阐明MF代谢特征与分子机理,建立可表征甲氧基黄酮UGT代谢规律的典型特征,为MF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为研究含甲氧基黄酮(MF)结构中重要元素甲氧基取代变化,对其UGT代谢的影响及机理,促进该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提高、新药研发与应用;本课题采用重组人源化UGT同功酶和肝肠微粒体代谢模型,在体外对成系列含5-OH的单、双羟基甲氧基黄酮进行UGT代谢速率及代谢特征研究。模型化合物为三个5位单羟基甲氧基黄酮:5-羟基-7-甲氧基黄酮(5H7MF)、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H7,8MF)、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5H6,7,8,4’MF),及五个双羟基甲氧基黄酮:5,7-双羟基-4’-甲氧基黄酮(5,7H4’MF),5,7-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5,7H3’,4’,5’MF)、5,3’-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5,3’H6,7,4’MF)、5,3’-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5,3’H3,6,7,4’MF)、5,4’-双羟基-7-甲氧基黄酮(5,4’H7MF)。建立了明显表征其代谢规律的UGT代谢指纹谱及肝肠微粒体代谢特征。UGT代谢指纹谱显示5-OH较惰性,5位单羟基甲氧基黄酮UGT代谢速率慢(<0.5nmol/min/mg)。双羟基甲氧基黄酮结构中7-、3’-、4’-OH取代往往较5-OH活跃。UGT 1A亚家族酶在MF的UGT代谢中起主要作用,尤其UGT 1A1,1A3,1A7-1A10贡献较大。UGT1A8、1A9对5,7-、5,3’ -双羟基甲氧基黄酮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化合物高浓度(35 µM)时UGT1A8或1A9的代谢往往最活跃。结合前期5,7-双羟基-8-甲氧基黄酮、5,7-双羟基-6-甲氧基黄酮研究结果,发现随甲氧基由8位移至6位、4’位,5,7双羟基甲氧基黄酮UGT代谢速率逐步降低。3位增加甲氧基后,5,3’双羟基甲氧基黄酮的UGT代谢速率明显减慢。甲氧基、羟基变化,明显影响MF的UGT代谢特征、肝肠微粒体代谢特征。相关性研究表明,UGT代谢指纹谱可预测5位单羟基甲氧基黄酮在肝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以及5,7-和5,3’-双羟基甲氧基黄酮在肝、肠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情况。采用在体肠灌流模型,进一步对UGT代谢速率最快的5,3’H6,7,4’MF进行在体肠吸收特征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在各肠段吸收情况良好(药物浓度20 µM);胆汁排泄为其代谢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表明代谢物参与肝肠循环程度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UGT1A9与ABCG2的偶合作用调控甲氧基黄酮代谢及转运的机制研究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硫酸酯代谢产物肠道水解机制研究
过饱和多甲氧基黄酮纳米乳构建及其亚稳态调控研究
甾体化合物中新型微生物甲氧基化反应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