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行创建的神经病痛模型,在背根节超兴奋神经元标本,通过细胞内记录及膜片钳技术,研究阈下膜电位振荡的特征及其与超兴奋发生关系,分析介导阈下膜电位振荡的钠通道类型及失活门的作用,在阐明神经元超兴奋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与验证“膜振荡-超兴奋”假说,确立抑制阈下膜电位振荡、消除慢性痛信号,实现神经病痛治疗的新策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神经元超兴奋与随机共振
神经系统中超兴奋性与同步行为的研究
α7-nAChR在β-淀粉样蛋白诱导神经元超兴奋及神经毒性中的新机制研究
阴茎海绵体ICC自发兴奋性及介导神经兴奋传导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