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框架理论处理信号传输中数据丢失问题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27100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冷劲松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DeguangHan,李明奇,居太亮,杨帆,明锋,蒋伟
关键词:
解码器框架对偶框架融合框架编码器
结项摘要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signals such as the procedure in som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few relay stations, some coefficients of encoded and quantified data may unavoidably get lost due to the capacity of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buffer overflow, etc. The erasures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riginal signals and the reconstructed signals which are called erasure errors. A good coder can work efficiently to reduce the errors. The advantages of redundancy of frames are the variety of frames that exist and the ability to reduce the erasure errors comparing with bases. So fram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linear coders in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stead of bases. In this proposal, we will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frames to provide new optimal linear coders for data erasures and data packet erasures to minimize the erasure errors while minimizing the noise errors will be considered. We will set up a probability error model under which we will study the probability optimal frames and their duals to provide optimal linear encoders and decoders to minimize the probability erasure errors. We will research the optimal dual frame as decoder for a given frame as encoder based on the new probability error model. We will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sion frames and give the constructing algorithms of fusion frames to provide the new optimal coders for data packet erasures. We will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software and the product for some communication system.

信号经编码、量化后,在传输过程中,例如在有多个中继站的网络传输系统的传输过程中,由于线路的传输容量、缓冲器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数据丢失在所难免,从而使接受端的重构信号与原信号产生误差。采用合理的编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重构误差。框架由于具有冗余性,使其在构造的灵活性和减少重构误差等方面优于基,因此对线性编码而言,框架正代替基成为现代传输系统普遍使用的编码工具。本项目拟通过对框架特性的研究,提供前人未曾得到的处理数据和数据包丢失的最优线性编码系统,使数据丢失重构误差达到最小,同时研究噪音导致的误差的最小化问题。建立数据概率丢失的误差模型,研究使这种误差达到最小的最优框架及其对偶以提供最优线性编码器和解码器。研究在编码器选定时,如何得到基于数据概率丢失误差模型的最优解码器。研究融合框架性质,提供具体的构造算法,为处理数据包丢失问题提供最优编码系统。开发相关的实用软件和具体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成品。

项目摘要

信号经编码、量化后,在传输过程中,例如在有多个中继站的网络传输系统的传输过程中,由于线路的传输容量、缓冲器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数据丢失在所难免,从而使接受端的重构信号与原信号产生误差。采用合理的编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重构误差。框架由于具有冗余性,使其在构造的灵活性和减少重构误差等方面优于基,因此对线性编码而言,框架正代替基成为现代传输系统普遍使用的编码工具。本项目主要围绕信号传输中数据丢失问题展开对框架理论的研究工作,研究如果出现数据丢失以及噪音时,如何提供最优的框架及其对偶框架作为编码系统以使信号重构误差达到最小。为此我们研究了框架及其对偶框架的性质,研究了处理数据包丢失问题的融合框架及其对偶融合框架的性质。得到了当作为编码器的框架一经选定后,正则框架是否为作为解码器的最优对偶框架的若干条件,研究了最优对偶框架的构造。针对数据概率丢失问题,建立了新的信号重构方法和误差估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最优概率对偶框架及最优Parseval概率框架,得到了它们的一些性质和构造方法。基于对融合框架及其对偶融合框架和Parseval融合框架性质的研究,给出了融合框架及其对偶融合框架以及相应的融合框架系统的一些实效的构造算法,从而为处理数据包丢失问题提供了最优编码系统。大量模拟实验显示了这些成果的实效性。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2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3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DOI:10.3969/j.issn.1004-132x.2020.17.009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弱对偶的平面三角形格网离散线转化生成算法

基于弱对偶的平面三角形格网离散线转化生成算法

DOI:10.13203/j.whugis20180205
发表时间:2020
5

考虑故障处理过程信息系统连通性和准确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考虑故障处理过程信息系统连通性和准确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DOI:10.13335/j.1000-3673.pst.2018.1478
发表时间:2020

冷劲松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9111600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9091601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90505010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1163200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中并行机高速传输存储计算问题研究

批准号:19472012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宁交贤
学科分类:A0812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框架理论的非均匀傅立叶数据处理方法

批准号:1170138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宋国辉
学科分类:A02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持续审计中智能数据处理及其应用框架研究

批准号:70972138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叶焕倬
学科分类:G02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数据错误和丢失原因的水下传感器网络可靠传输研究

批准号:6120237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蕾
学科分类:F02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