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余辉发光的分子印迹纳米探针检测海洋中的赤潮毒素

基本信息
批准号:2097704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5.00
负责人:王荷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开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善韦,陈金龙,何瑜,李琰,陈英军,宋明
关键词:
表面印迹阵列传感长余辉发光赤潮毒素稀土掺杂
结项摘要

赤潮毒素的分离检测对于掌控赤潮灾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证海产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都有重要意义。现有多种检测方法但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如小鼠分析法只能检测毒素毒性的大小,无法确定毒素的种类和含量,且操作复杂;酶联免疫分析法选择性很高,但受限于抗体的交叉反应、系列标准毒素的缺乏和生物试剂的苛刻存放条件;液相色谱方法能准确定量,但需柱前氧化或柱后衍生;液质联用技术可做到定性、定量分析,但需进行针对性样品预处理。本项目拟针对上述方法的缺点,开发一种基于长余辉发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PL-MIPs)的传感方法。PL-MIPs的长寿命发光特性可避免生物组织自发荧光和杂散光的干扰;MIPs作为人工抗体具有高选择性,且便宜易得、易于保存。项目拟以常见赤潮毒素中的活性分子石房蛤毒素、软骨藻酸、大田软海绵酸为模板分子,合成PL-MIPs,并组成阵列传感,实现海洋样品中赤潮毒素的简便、快速、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

项目摘要

本项目构建了若干基于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和Eu,Dy掺杂Ca1.86Mg0.14ZnSi2O7长余辉纳米粒子的探针体系。实现了复杂基质样品,如贝类食物、血清、环境水样中重要目标物的选择性测定。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发表7篇SCI收录论文,包括Analytical Chemistry2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Chemical Communications,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和Talanta各1篇。还有1篇Analytical Chemistry已录用(dx.doi.org/10.1021/ac303374s)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DOI:10.1360/N972018-00955
发表时间:2019
4

家畜圈舍粪尿表层酸化对氨气排放的影响

家畜圈舍粪尿表层酸化对氨气排放的影响

DOI:10.13930/j.cnki.cjea.181086
发表时间:2019
5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DOI:10.19591/j.cnki.cn11-1974/tf.2019090011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仿生纳米探针的循环放大技术检测海洋中赤潮生物毒素

批准号:2187607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雪梅
学科分类:B0602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赤潮藻类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检测技术研究

批准号:4070604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甄毓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的新型发光标记物及高灵敏检测技术

批准号:30670523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孟建新
学科分类:C1008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长余辉发光双亲复合海洋防污涂层的构筑与功能调控

批准号:5187303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何春菊
学科分类:E0305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