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1-5 )是特异性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与1-磷酸-鞘氨醇(S1P)结合介导多种下游信号,广泛影响各种细胞功能。S1P由胞内两种鞘氨醇激酶(SphK1 和 SphK2)磷酸化鞘氨醇生成。文献报道SphK1/S1P/S1P1,2,3 信号异常与肝纤维化、肝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申请人的前期研究发现SphK2基因敲除小鼠出现严重的脂肪肝;敲除S1P2基因使FFA诱导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明显减少;黄连素(BBR)通过抑制S1P2减轻FF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沉积,且与降低 SphK2基因表达相关。因此推测SphK2/ S1P/ S1P2信号是调控肝细胞脂代谢异常的特异靶标之一,BBR可能通过该机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本课题将分别从整体及离体水平深入系统研究该分子机制。为发展NAFLD临床治疗策略以及后续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靶标。
本课题围绕1-磷酸-鞘氨醇(S1P)、其膜受体(S1P2)及下游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脏损伤的调控及可能机制展开研究,并在整体和离体水平阐明黄连素(BBR)通过S1P2 调节肝脏脂质沉积并减轻肝脏炎性损伤过程,可能成为NAFLD临床治疗的候选药物。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1)BBR对NAFLD大鼠、小鼠模型的肝脏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包括减少肝细胞的脂质沉积,炎症程度及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释放;2)揭示了肝细胞膜表达的S1P2参与调节肝细胞异常脂质沉积过程,该受体基因缺失或与抗体结合均可导致肝细胞脂质沉积增加、炎性损伤加重;3)BBR对NAFLD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与S1P2特异性结合导致受体向胞核易位并抑制其下游MAPK信号通路实现。这些发现为探索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候选药物。本课题研究已发表SCI文章2篇,另外1篇正在完善、整理投稿。对照课题计划书,已完成研究任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1-磷酸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激酶通路介导的雷公藤甲素抗癌机制研究
1-磷酸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激酶通路介导的雷公藤毒效相关性研究
鞘氨醇激酶信号通路调节CML骨髓异常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鞘氨醇激酶信号调节CML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