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Si/FeSi2/Si太阳电池的界面、缺陷与光伏转换效率的关联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17425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邵国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郑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胡俊华,姚志强,范冰冰,王宇,刘晓芳,侯树森,王盼
关键词:
FeSi2纳米薄膜缺陷态相界面光伏转换
结项摘要

针对现有晶硅太阳电池价格昂贵及新型替代材料体系资源匮乏且污染环境的关键问题,本项目旨在将具有优良近红外波段光吸收系数及电学性能的近本征FeSi2纳米晶层植入晶硅薄膜间构成超薄p-i-n型"宽-窄-宽"能隙匹配的电池结构,实现对400-1500纳米宽波段太阳光谱的高效吸收,从而使约0.5微米厚度的超薄电池达到300微米厚的晶硅电池的光伏转换效率。为了充分发挥FeSi2化合物在薄膜电池中的光伏效果,本项目将着重研究FeSi2纳米晶薄膜的生长机制、与晶硅衬底的外延关系、相关微缺陷的物理特征及消除策略,探讨点、面缺陷态对光吸收、光伏转换和载流子输运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电池结构,最终制备出超薄高效(大于10%)的示范电池。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硅化物太阳电池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为我国自主研发低成本、可持续、环境友好的薄膜电池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具有重要的经济环保价值及社会效益。

项目摘要

β-FeSi2与Mg2Si均是窄带隙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范围在(0.7~0.85)eV,在远红外光区吸收系数比晶体硅材料至少高两个数量级,因此230 nm厚薄膜就可实现对太阳光近红外波段的充分吸收。β-FeSi2与Mg2Si通过热处理还可以实现其半导体pn特性转变,因此能满足太阳能电池材料电学性能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原料充足、环境友好、稳定耐用,而被称为环保型半导体,也是继Si和GaAs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 项目执行期间, 进行了有关基于β-FeSi2和Mg2Si的太阳能电池理论模拟,经过优化电池结构,得到β-FeSi2电池和Mg2Si电池的最高理论光电转化效率分别为24.7%和22.25%,因此这两种金属硅化物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在实验部分对这两种硅化物进行采用远源等离子体溅射制备和表征Fe-Si组合靶的方法,通过快速热退火,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低缺陷、高质量的单相β-FeSi2与Mg2Si晶体薄膜,:(1)在组合靶中,通过优化沉积参数以及高温快速退火后,均可形成单相多晶表面均匀的高质量β-FeSi2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稳定性。此时β-FeSi2薄膜载流子浓度为4.05×1017 cm-3、迁移率为21.01 cm²/(V∙s)的n型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0.85 eV;(2)经过优化Mg2Si薄膜沉积参数,在500ºC热处理之后薄膜电阻率显著降低从509~16Ω•cm,且带隙最接近计算值0.74eV,同时霍尔迁移率高达17.2cm2/(V•s); (3)项目期间,获得最优性能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0.88%,开路电压0.88 V,短路电流密度23.71 mA/cm2,填充因子52.7%。.综上所述,本文采用HiTUS成功制备出非晶和纳米晶β-FeSi2与Mg2Si薄膜,且薄膜样品表面连续、成膜均匀、力学性能及光电性能优越,属于理想的薄膜太阳电池材料,本项目的研究为其在光伏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4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邵国胜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57161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123310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30600379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7024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固相外延生长β-FeSi2及Fe/Si体系表面界面的研究

批准号:69477009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顾诠
学科分类:F0509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低成本环保型Cu2ZnSnS4/a-Si太阳电池材料与光伏性能的研究

批准号:6117606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沈鸿烈
学科分类:F0403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掺Si/Ge无缓冲层高效率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器件研究

批准号:61904128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宫俊波
学科分类:F040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纳米尺度效应下a-Si:H/c-Si基异质结的光伏性能的调控机制研究

批准号:6146400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袁吉仁
学科分类:F0403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