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防灾空间体系是城市防灾的基本单元,决定着灾后第一时间的疏散和避难效率,而其与更高等级城市防灾空间有机的层级、关联关系也是构建城市防灾空间网络的基本条件。缺乏体系化防灾设计的社区空间资源灾时难以迅速承担起防救灾功能。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城市防灾规划层面,缺少对城市防灾基础层面- - 社区的关注。因此,从本体和网络两个层面研究社区防灾空间体系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课题从社区防灾空间形态,社区应急救灾空间,社区防灾设施等方面来解析社区防灾空间体系的内涵。进而以此为基础,结合对社区灾时人群行为特点的认知,对社区防灾空间体系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通过模拟校正,提出社区防灾空间的评价指标,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期构建完整的社区防灾空间体系,增强城市基层防灾能力,为建设"安全社区"提供支持。
随着社会对安全减灾的重视,目前城市防灾规划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而其贯彻实施则需要在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层面进一步落实。本课题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以城市防灾规划为依据,从城市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层面认知社区防灾空间体系,同时结合城市中心区社区类型,将社区空间进行适灾性利用及完善,形成设计对策。以弥补当前城市防灾研究基于社区微观层面的滞后与不足,为社区防灾空间设计提供方法和依据。. 课题通过基础调研,将研究界定在街道社区,解析社区防灾空间体系由社区总体结构及形态,社区应急救灾实体空间体系,社区防灾设施体系构成。课题根据社区不同功能特点提出将社区分为居住型、商业型、商务型等三种类型,并依据社区防灾空间体系构成,对三类社区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提出相应设计策略:居住型社区应保证社区适度的建设规模,优化建筑与公共空间布局,形成良好的适灾空间形态;可按功能社区进行组团划分,强化社区边界空间的防灾化设计,提高居住区与城市的应急救援疏散衔接;强调紧急疏散避难功能,保持与城市大型避难及收容场所衔接的通畅性和有效性;提高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平灾利用,结合社区公共服务完善防灾设施的配置;商业型社区应在社区内部独立划分商业组团和居住组团,强调商业组团与周边居住组团的衔接和共享,商业组团的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公共区域协调利用,重点考虑组团的周边防控,人员的疏散效率,避难的临时性等设计对策;商务型社区应依托周边城市防灾资源,形成“社区内快速应急疏散—社区外安置处理”这一时间、空间层级关系,构建社区与周边区域防灾层级体系。应按照行政界线、环境要素、功能区域划分防灾组团,重点考虑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应急疏散,重点建设紧急、临时避难场所。. 课题初步对社区防灾进行评估研究:以居住区为例,运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对社区应急空间导向性进行模拟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依据前期研究初步建立社区防灾空间的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还对社区防灾设施装置设计进行实验性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成果可为社区总体空间形态、应急救灾空间规划、防灾设施设计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模式。项目成果可应用于新建社区防灾规划设计,已建社区的防灾改造,为社区防灾规划提供基本依据,为社区防灾规划编制技术提供借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基于智慧技术的城市社区安全策略与综合防灾措施研究
复杂环境中的空间认知模式- - 基于空间组织的防灾设计策略研究
“佛教宇宙世界”空间体系解析与汉传佛寺空间布局研究
西南灾害多发地区农村社区避难建筑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