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IFN-α)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药物,但其疗效仅为20~40%。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或其抗原很可能抑制IFN疗效,但机制不明。为探讨HBV对IFN-α系统的影响,本课题应用Array芯片法分析HBV全基因组稳定转染的HepG2.2.15、HepG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及原代肝细胞的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以RT-PCR、核酸杂交、免疫印迹等技术整体分析受抑制的IFN信号转导途径(JAK-STAT途径)分子和IFN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如双链RNA激活蛋白激酶(PKR)、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MxA等。以感染、基因转染、生化物质激活/阻断、杂交、凝胶阻滞等方法分析HBV对相关核转录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对IFN信号转导途径的间接影响;为阐明HBV拮抗IFN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为临床治疗乙肝提供有益的指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HBV核心蛋白(HBc)及其突变体对α干扰素信号转导途径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干预
揭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新突变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及突变株传播的新途径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抗乙型肝炎病毒机制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TP相关蛋白抗a-干扰素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