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单孢菌次级代谢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借助课题组几十年积累的独特研究基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组分次级代谢产物(西索米星)产生菌- - 依纽小单孢菌,以其野生型为出发菌,经选育获得高产菌,分别从高低产菌提取染色体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40kb左右的DNA片段,克隆到cosmid上,经噬菌体外壳蛋白包装和常规转化等遗传操作,导入大肠杆菌,建立基因文库,经测序拼接,获得西索米星生物合成基因簇,然后对高、低产型基因簇的DNA序列和相关基因进行比对,找出异同点。通过对差异DNA序列或基因进行敲除、替换或回放等遗传操作,给予验证,来揭示关键基因或DNA序列的功能及其对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影响,最终达到在DNA序列或基因水平上阐明高产菌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是在该基因簇内还是该基因簇外。这将为采用基因工程改良产业化菌株充实理论依据,也为人类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奠定基础。
题目:重要抗生素西索米星高低产菌株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比较研究.结题摘要:完成了研究任务,超出了预期效果。. 1 构建了两套西索米星高低产菌株生物合成基因簇,积累了重要的药用功能性基因。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GenBank登记号:FJ160413, JF431003)。揭示了西索米星高低产菌株部分基因的异同点,完成了研究任务,超出了预期效果,在本研究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水平。2首次建立了系统的小单孢菌分子遗传学操作体系。3首次将该技术拓展到相关重要工业微生物的基因组改造,创造了环保节能型新物种。得到了具有重要工业化意义的8个产抗生素新物种。4:获得的高产西索米星菌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2 获201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个;培养硕士毕业研究生9人,获福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3个,待毕业11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个,已授权3个;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10篇,全国性专业会议论文8篇,全国专业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1篇。.关键词:功能 基因组学,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西索米星,小单孢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临床用抗生素西索米星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其中3',4'位双脱羟基转化机制的研究
链霉菌GB-2中西索米星与新霉素共合成的代谢机制研究
新型抗生素Bagremycins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与解析
新型抗生素中尼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