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间杂交、地理隔离、无融合生殖等因素的影响,苹果属植物形态特征变异复杂,种间界线模糊、鉴定困难,分类问题很多。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在多个特征性状中筛选出合适的分类性状,并对分类性状的分类重要值进行评估和加权调整。本课题拟对本属中分类问题较集中的类群进行居群生物学调查,根据本属植物的分布规律和前人研究选择目标居群,按随机原则取样,对其主要分类性状进行量化获得所需数据,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获得各性状的变异规律、分类重要值,选择变异小、贡献值大的性状,按其分类贡献值和变异系数对其进行加权处理,使其变异幅度调整到一个尺度,再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合包括分子生物实的其他实验证据对本属植物做出客观合理的分类修订。
由于种间易于杂交,分布广泛且地理隔离及无融合生殖,苹果属植物形态变异复杂,分类鉴定困难。本课题对分类问题集中的台湾林檎复合体、变叶海棠复合体和山荆子种复合体进行了文献、标本研究和野外居群调查。先后对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西到拉萨、云南的全国大部分国土近90个地点的野外调查,结合国内馆藏标本近5 000号,从中筛选近1000份进行测量,用Sigmaplot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散点图、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性状筛选和分类分析。结合统计分析和野外观察,进行分类处理,共记载26种,21个种下分类单位,修订分类系统,建立新亚属1个,新系2个,建立新变种1个,种下新组合4个,新归并22个类群,修订变更种名2个,新记录种2个,新定不合法名、裸名38个,新选定模式标本3个,确定新异名23个。将M. melliana从M. doumerii中重新分出为独立的种,将Malus leiocalyca S. Z. Huang降为变种;确认稻城海棠M. daochengensis C. L. Li的种的地位,并与锡金海棠M. sikkimensis 一起转移到花楸苹果组Sect. Sorbomalus中;小金海棠M. xiaojingensis Jiang被降为变种,而马尔康海棠M. maerkangensis M. H. Cheng被归并到变叶海棠M. bhutanica (Smith.) Phips中;发现该组一疑似新种,名称暂定为M. riwaensis,但花材料未收集全暂不发表。将三叶海棠M. sieboldii Rehd.学名修订为M. toringo De Vriese 并将其连同Ser. Sieboldianae (Rehd.)Rehd.转移到山荆子组,并修订其组名为Sect. Gymnomeles Koehne, 将湖北海棠系Ser. Hupehenses Langenfeld归并;野外调查结果认为M. baccata、M. hupehensis、M. toringo和M. rockii是四个独立的种。认为Malus baccata var. himalaica(Maxim.)Schneid.是M. rockii早出同名,但非同级,不具优先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外部规制对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的影响——以苹果种植户为例
中国悬钩子属(蔷薇科)的分类修订
苹果属(蔷薇科)植物杂交起源研究
蔷薇科石楠属和火棘属及其近缘类群的分类学修订
中国猪毛菜属(藜科)植物分类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