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化学结构控制方法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34002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300.00
负责人:吕小兵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秦玉升,张英菊,王献红,王忆铭,王辉,张亚明,付双斌,顾林,刘闯
关键词:
结晶立体化学控制二氧化碳共聚物配位聚合
结项摘要

二氧化碳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关注焦点已经从单纯的捕集和填埋转向碳氧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参与高聚物构筑已经成为高分子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尽管在前期研究工作带动下,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工业化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却受制于材料性能、品种单一等问题,发展十分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二氧化碳共聚物为非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导致高温强度迅速变差等。为此,本项目围绕这些瓶颈问题,以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高效、可控聚合为基础,结合高分子结构与聚合物凝聚态关系等基本规律,调节二氧化碳共聚物主链和侧链结构,实现其结晶。通过引入功能化单体共聚的方法,实现二氧化碳共聚物的主链极性和侧链功能化控制。利用所设计的单活性点催化剂具有的"不死聚合"特性,合成具有支化和嵌段型基于二氧化碳的高分子新材料。在结合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量化计算,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配位聚合反应的微观图像。

项目摘要

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参与高聚物构筑是合成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尽管在前期研究工作带动下,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工业化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却受制于材料性能、品种单一等问题,发展十分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二氧化碳共聚物为非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导致高温强度迅速变差等。为此,本项目围绕这些瓶颈问题,以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高效、可控聚合为基础,结合高分子结构与聚合物凝聚态关系等基本规律,实现了端位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的立体选择性共聚,获得了各种立构规整性聚碳酸酯。发展了一类手性优势双核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与内消旋环氧烷烃的不对称交替共聚合,获得了各种全同结构聚碳酸酯,创制了各种结晶型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发现相反结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的立体相互作用,获得系列结晶型聚碳酸酯。以草酸或葵二酸作为起始剂,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CO2基热响应聚(碳酸酯-醚)、具有快速可逆热响应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和亲水性CO2 基聚碳酸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2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3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OI:10.19818/j.cnki.1671-1637.2021.05.022
发表时间:2021
4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80900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结构滤波器的伺服系统谐振抑制

基于结构滤波器的伺服系统谐振抑制

DOI:10.3788/OPE.20192708.1811
发表时间:2019

吕小兵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二氧化碳共聚物微纳层状复合材料的交替共挤制备新方法及其形态结构演变控制

批准号:5157306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蒋果
学科分类:E0303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结构性能和加工的研究

批准号:20374051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莫志深
学科分类:B030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蛋白质化学结构测定中的两个方法学问题研究

批准号:39570156
批准年份:1995
负责人:梁宋平
学科分类:C0505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二氧化碳共聚物合成及材料研究

批准号:29734120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陈立班
学科分类:B0109
资助金额:9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