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是我国主要养殖和捕捞对象之一,长江及其附属湖泊是其天然资源的重要产地。但遗传分析表明,赣江与长江的鲢在遗传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长江上游和中游鲢群体也分属不同种群。事关长江流域鲢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对遗传学的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证,而对造成鲢种群分化的原由需要探究。耳石稳定同位素(如δ18O和δ13C)分析在识别鱼类种群来源、出生地、洄游路线和生活史,以及环境变化方面成效显著。本项目拟引进耳石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赣江、长江和鄱阳湖分别采集鲢仔、稚、幼鱼和成鱼,分析其耳石上日轮、月轮、季轮和年轮特征,测定相应的碳、氧同位素值,将其与各水体背景值进行对应分析,判断出各水体中鲢群体的出生地和鲢活动规律,确证赣江和长江鲢群体的种群分化,明确鲢种群分化是由地理隔离还是鲢具有回归习性所致。本项目的实施,将开创国内鱼类耳石稳定同位素应用研究之先河,同时为健全鱼类种质资源监测评估技术体系提供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利用耳石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探究长江和赣江鲢种群分化及其成因
基于耳石稳定同位素分析识别牙鲆重建群体并探讨其生态适应能力
基于RAD技术的长江流域鲢、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种质资源评估
基于耳石信息的鸢乌贼不同地理种群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