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是研究一种全新的资源化高效绿色CO2回收方式,通过分析不同胺基基团特性并结合咪唑类离子液体自身特征,借助分子轨道理论设计并合成出具有CO2吸附能力好,抗干扰能力强,再生能量小,吸附速率快,衰减缓慢的胺基改性咪唑类离子液体。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质谱-色谱(GC-MS)等仪器研究功能化离子液体在吸附/再生CO2过程的反应机理,探讨多次循环产生的失效特征,提出相应处理措施。运用常规溶解理论及实验分析离子液体CO2的吸附行为及氧化特性,探讨烟气中NOx/SOx对功能化离子液体CO2吸附过程存在的竞争行为及联合脱除机制。研究烟气中水蒸汽对功能化离子液体吸附CO2的促进作用及对脱附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探讨温度、时间、浓度等参数对吸附/脱附过程的影响,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敏感性参数以及各参数与吸附/脱附行为的关系。最终将提出一种全新,高效,环保的化学吸收方法来捕集电厂烟气中的CO2。
首先本研究团队采用多种方法合成咪唑类离子液体,同时利用IR和1HNMR对所合成的离子液体进行特征官能团表征,确定离子液体合成最优方法及提纯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所合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开展CO2吸附性能实验,获得各离子液体CO2饱和吸附量,吸附平衡时间等参数。.基于上述研究,借助分子轨道理论对常规咪唑类离子液体进行羟基和胺基改性,合成含有羟基、伯胺以及叔胺官能团的咪唑类功能型离子液体19种。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下,改性离子液体的CO2饱和吸附量,吸附平衡时间都有明显改善,最高可达常规离子液体3.5倍。同时对合成的功能型离子液体进行在线CO2吸收特性分析,初步确定四种具有较好的CO2吸附参数的功能型咪唑类离子液体。同时借助FTIR等测试技术研究功能型咪唑类离子液体吸附/脱附CO2反应机理,并探讨多次循环产生的官能团演化特性。.通过对筛选后功能型离子液体进行模拟烟气CO2吸收特性研究,借助常规溶解理论和官能团特性,探讨酸性气体SOx和NOx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确定烟气中NOx/SOx对离子液体吸附过程存在竞争行为并分析了其反应机理。同时对包括反应温度、CO2分压、氧气浓度等参数对吸附/脱附过程的影响进行确定,并最终筛选出可高效环保的吸附烟气中CO2的胺基咪唑类离子液体[(CH3)2NP-bim][Tf2N]。.本项目研究期间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6篇,EI论文7篇,会议论文2篇。参加国际会议3人次。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已毕业),申请发明专利3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甘肃省粗颗粒盐渍土易溶盐含量、电导率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倒装SRAM 型FPGA 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验证
Tuning the subsurface oxygen of Ag2O-derived Ag nanoparticles to achieve efficient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CO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定向制备及同时吸收烟气中SO2和CO2的研究
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同时脱除烟气中SO2和CO2的基础研究
燃煤电厂烟气大规模CO2捕集过程关键问题研究
氨基功能化的开关型离子液体捕集CO2的特性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