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乌头产于我国新疆地区,根部供药用,其性味辛、苦,大热,有毒,具祛风散寒、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同时,白喉乌头也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新疆草场质量的主要毒害草之一,已给新疆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如何明晰白喉乌头药用资源和价值,在减轻草原毒害草危害的同时充分利用其药用资源迫在眉睫。本课题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明确白喉乌头药用资源概况。其次以白喉乌头总生物碱为化学研究对象,建立指纹图谱;以白喉乌头可能具有的抗炎、镇痛药效及毒性等作为研究对象,明确其确切的药理作用和毒性参数;在此基础上,以中药谱效学方法分析白喉乌头与其炮制品、以及和已有法定药材标准草乌的药理作用、毒性与指纹图谱共有峰之间的关系,对比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药效和毒性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初步研究白喉乌头炮制方法和机理,探明其药用价值,为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法定标准的药材奠定基础,进而充分发挥其疗效,减轻患者病痛,造福一方
新疆白喉乌头是新疆毒害草之一,对其研究仅限于生品初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实验,在开发利用方面还仅停留在民间及民族药小范围的使用上。因此,本课题通过对新疆不同产地白喉乌头资源、及其药典法炮制品、文献法炮制品、哈族法炮制品进行全面的化学成分、药效药理、炮制减毒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课题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实地调查了新疆白喉乌头的分布、生境和蕴藏状况。初步查清新疆东疆地区、伊犁地区和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白喉乌头资源分布较丰富,值得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以白喉乌头指纹图谱的峰数目、峰形、柱效、分离度及峰面积等多指标对白喉乌头生物碱指纹图谱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白喉乌头中生物碱提取的最佳工艺和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所得图谱分离度好、稳定性高,通过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得到白喉乌头生品5个特征峰,分别是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氢溴酸高乌甲素、新乌头碱、乌头碱,3种炮制品均产生了白喉乌头生品中所没有的苯甲酰乌头原碱和未知化合物1,而均未体现乌头碱特征峰;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白喉乌头文献法炮制品同生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哈族法炮制品同生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低,白喉乌头中氢溴酸高乌甲素可作为鉴别新疆白喉乌头生品与不同炮制品质量的显著性成分。.由于,白喉乌头为剧毒中药材,必须经炮制才能安全用药。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白喉乌头,对其进行减毒,分别代表了目前乌头类药材所常用的加热水煮、高压蒸、加辅料共煮炮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验结果表明白喉乌头可能通过炮制使毒性降低,三种不同炮制方法中,白喉乌头及其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白喉乌头>药典法炮制品>哈萨克族法炮制品>草乌>制草乌>文献法炮制品(以下简称药典法、哈族法、文献法),其LD50分别为1.848、4.742、5.846、6.139、19.795、27.172g/kg,而且炮制品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药理作用,表明白喉乌头通过炮制可以减毒存效,具有一定的药有价值。基于临床安全有效原则,哈族法炮制品在急性毒性、药理作用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炮制品。因此,优选哈萨克族炮制方法作为白喉乌头炮制减毒存效的炮制工艺,但如何进一步优化炮制方法、炮制水解机制等仍有待今后深入探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基于5G毫米波通信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任务卸载算法研究
新疆准噶尔乌头药用价值及炮制减毒研究
基于RAPD分析和TLC指纹图谱的新疆乌头属植物药用资源调查
新疆产黄芪药用价值的研究
贝母资源的保护及家种贝母药用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