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磁场下金离子在微生物表面形成纳米颗粒过程的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07615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0.00
负责人:孙津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天津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何杰,苏艳霞,王艳红,李婧,纪玉兰,吴鹏
关键词:
纳米金趋磁细菌生物吸附
结项摘要

纳米金以其特有的量子尺寸和宏观量子隧道等效应和性能,在DNA识别与遗传医学、纳米催化等高新前沿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申请人在多年来对微生物吸附还原贵金属离子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本课题中拟采用多种先进仪器和手段,重点研究金离子在水环境下带磁微生物表面吸附还原形成纳米金过程中,菌体表面对Au3+主要吸附点位的种类和特性及其相应的还原机理。探讨在包括生物自身微磁场、外磁场等激励条件下,温度、pH值、生物量、时间、Au3+初始浓度、溶液共存异种选择性强化金属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与纳米金颗粒粒径、形态的关系,确定形成可控纳米颗粒的最优吸附还原及分离条件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描述方法;研究成果可扩展和完善离子层面贵重金属表面还原理论体系,为未来筛选培养环境友好的优势吸附还原微生物或制备优势蛋白质包埋人工微磁性纳米粒子,实现纳米贵重金属颗粒的形成过程的人工控制提供研究基础。

项目摘要

本课题研究了微磁场下金离子在微生物表面吸附并被进一步还原为纳米金颗粒的过程的机理。在首先确定了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化学基团后,通过实验研究了诸多条件(如温度,pH值,浓度,磁场强度)与反应时间对吸附过程及产物纳米金颗粒粒径、形貌的影响,并拟合了动力学模型及最佳操作条件。而后,利用这一过程尝试制备不同形貌、粒径的纳米金颗粒,尽管微生物法能够实现金离子被吸附并还原为纳米金颗粒,然而其仍存在较大缺陷。因此,该课题后期主要着力于提出一种承继微生物法绿色、节能的优点,而在形貌控制与反应效率上有明显改进的纳米金颗粒的仿生合成方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孙津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0206024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声磁耦合场下镁基复合材料微纳米增强颗粒分散行为及控制

批准号:5137404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房灿峰
学科分类:E04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修饰的亲和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微葡萄糖传感器

批准号:8157176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栗大超
学科分类:H2803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空心纳米颗粒捕获离子形成三层结构纳米颗粒的离子注入法制备、形成机理及性能研究

批准号:10775109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蒋昌忠
学科分类:A3003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射频大气压微等离子体放电中碳纳米颗粒形成机理研究

批准号:11805107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相梅
学科分类:A2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