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交通事故和工伤导致的臂丛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的治疗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难题。1986年健侧颈7移位的发明使该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同侧颈7移位的应用又大大提高了其治疗的优良率。但是如何客观判断同侧颈7神经根的功能以及颈7神经根切断后其支配肌的代偿机制和转归规律,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以成年SD大鼠为研究对象,在颈7神经根切断后的不同时间,取其支配肌标本,行肌蛋白SDS-PAGE 和IEF 电泳,分析其蛋白变化规律;并对其支配肌运动终板与相关神经纤维行双重染色和神经递质的组化染色,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揭示其数量、形态、功能上的变化规律;同时对颈7支配肌作SFEMG以及自发电活动等相关电生理分析,结合颈7支配肌的电生理权重,得出其电生理变化规律。综合上述研究阐释颈7神经根切断后其支配肌的代偿机制,提出颈7神经根功能判断的客观指标,为提高同侧颈7移位疗效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不同健侧颈7神经根切取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前后相应中枢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
同侧颈7神经根(全根)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基础研究
振荡切应力在运动定量调控颈总动脉内皮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