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后无氧糖酵解速度加快造成的PSE肉在猪肉和禽肉上的发生率分别高达25%和50%,给畜禽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研究表明,具有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位点的TIGAR蛋白对活细胞糖酵解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宰后肌肉中无氧糖酵解作用及与PSE肉形成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拟以氟烷基因阳性(PSE肉发生率高)和阴性猪为研究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手段,研究宰后猪肌肉中TIGAR转录水平及蛋白活性变化,及与TIGAR蛋白密切相关的糖酵解酶类及相关代谢产物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对发现的TIGAR蛋白可能的激活抑制因子进行体外反应动力学实验验证,探明宰后肌肉中TIGAR蛋白活性的激活抑制效应、对糖酵解的作用机制及与PSE肉形成的关系,最终揭示TIGAR蛋白在PSE肉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发展PSE肉形成机制的肉品科学理论,为PSE肉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猪肉是我国第一大消费肉类,目前猪肉生产中PSE肉时有发生,对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探索PSE变化机制对预防劣质肉具有重要意义。已知PSE肉与宰后无氧糖酵解过快密切相关,本课题围绕新发现的抑制糖酵解的蛋白—TIGAR,开展不同品种、宰后时间、应激状态下TIGAR mRNA转录水平与肉品质及糖酵解代谢产物的关系研究,探索TIGAR对PSE肉的抑制作用机制,同时开展TIGAR蛋白原核表达,为后续TIGAR蛋白性质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与理论推测相一致。主要结果如下:(1)测定了沂蒙黑猪及三元杂交猪宰后不同时间背最长肌TIGAR mRNA相对转录水平和肉品质指标,分析了TIGAR mRNA与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不同时间TIGAR mRNA变化与肉品质变化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2)测定了沂蒙黑猪、太湖猪、杜洛克猪、良杂猪及三元杂交猪宰后45min背最长肌TIGAR mRNA相对转录水平及肉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猪TIGAR mRNA与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TIGAR mRNA水平有较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高TIGAR mRNA转录水平的本地猪种如沂蒙黑猪和太湖猪具有较好肉品质。(3)测定了太湖猪及三元杂交猪宰后不同时间背最长肌TIGAR mRNA相对转录水平和各代谢指标,分析了TIGAR mRNA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TIGAR mRNA变化与乳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TP含量、AMP含量、果糖-2,6-二磷酸含量、AMPK活性和PK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测定了太湖猪、杜洛克猪、三元杂交猪宰后45min和2h背最长肌TIGAR mRNA相对转录水平和各代谢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猪宰后45min和2h 的TIGAR mRNA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45min时TIGAR mRNA与代谢指标极显著相关(P<0.01),宰后2h时相关性不显著(P>0.05)。宰后45min TIGAR mRNA转录水平较低的三元杂交猪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而TIGAR mRNA转录水平较高的太湖猪代谢水平较低。(5)测定了不同应激条件下太湖猪与三元杂交猪TIGAR mRNA转录水平和品质及代谢指标。结果表明,非应激条件下各品种猪宰后45min的TIGAR mRNA转录水平较应激条件下高,而代谢水平低,肉质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宰前急性应激对鸡肉类PSE肉形成的作用机制
AMP激活蛋白激酶在肉鸡PSE肉形成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
猪正常肉与PSE肉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肌原纤维蛋白糖基化对类PSE肉凝胶品质改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