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磷氰酸钠(PCONa)的多样化磷代(硫)脲、磷杂芳环的合成及其应用探索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562036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权正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喜存,杨靖亚,李顺喜,巩海鹏,王文鹏,徐斌,宫春瑜,杨田瑶,邢挺
关键词:
磷杂(硫)脲衍生物有机磷化合物磷氰酸根负离子离子识别不对称催化
结项摘要

Since the first isolation of phosphaethynolate anion (PCO−), the phosphoruscontaining analogue of cyanate (NCO−), by Becker and co-workers in 1992, the synthesis and cycloaddition chemistry of 2-phosphaethynolate anion gained much attention. To date, only a few of investigating the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hospha-(thio)urea and phospha-aromatic ring based on the phosphaethynolate anion have been reported. Sure enough, current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of 2-phosphaethynolate anion hold great potential for future theoretic and academic, eve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hospha-(thio)urea and phospha-aromatic ring based on the phosphaethynolate anion. This will achieve the discovery of new reactions, new synthetic methodology to build phosphorus-containing heterocycles and phosphinecarbox(thio)amide species. We will also actively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in the fields of anion sensing, and 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 We hop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自1992年,Becker等人首次成功分离出氰酸根(NCO−)的含磷同系物磷氰酸根 (PCO−) 的锂盐以来,磷氰酸盐的制备及其在合成磷杂芳环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基于磷氰酸盐的有关含磷(硫)脲及磷杂芳环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结构表征——化学性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磷氰酸根负离子的制备及其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意义,甚至实际应用价值。. 本项目将着重于通过磷氰酸钠与多种试剂的加成、偶联反应合成磷代(硫)脲类化合物及含磷杂环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化学性质的研究,提供含磷(硫)脲类化合物及磷杂杂环的新合成方法,实现结构复杂、新颖的磷代(硫)脲基结构单元的有效构建。同时,积极探索此类物质在主客体化学和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此类含磷化合物下一阶段更加成熟的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实验和物质基础。

项目摘要

自1992年,Becker等人首次成功分离出氰酸根(NCO)的含磷同系物磷氰酸根 (PCO) 的锂盐以来,磷氰酸盐的制备及其在合成磷杂芳环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基于磷氰酸盐的有关含磷(硫)脲及磷杂芳环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结构表征——化学性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磷氰酸根负离子的制备及其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意义,甚至实际应用价值。本项目着重于通过磷氰酸钠与多种试剂的加成、偶联反应合成磷代脲类化合物及含磷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化学性质的研究,提供含磷脲类化合物及(亚)膦酸酯的新合成方法,实现结构复杂、新颖的磷代脲基结构单元的有效构建。为此类含磷化合物下一阶段更加成熟的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实验和物质基础。主要内容如下:.1. 磷氰酸钠与取代苯胺、脂肪族伯胺的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系列N-取代磷代脲,初步研究了其反应机理。.2. N-芳基磷代脲与醇的酯化氧化反应合成膦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实现单质碘存在下N-芳基磷代脲与醇的酯化氧化反应合成膦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首次完成了电化学条件下,碘离子为氧化催化剂实现的N-芳基磷代脲与醇的酯化氧化反应合成膦酸酯类化合物. .3. 初步研究了N-芳基磷代脲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及其与卤代烷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与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等,实现了P-烷基化/功能化。.4. 以Na(OCP)作为“P”转移试剂,成功实现了以Na(OCP)作为“P”转移试剂与二芳基二硫醚反应制备了各种硫代磷酸酯,为硫代磷酸酯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5. 在此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我们还积极探索了硝基苯乙烯、氨基乙烯等为基础原料构建烯烃结构的方法学研究,为多功能化烯烃的合成提供了我们的新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2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DOI:10.3724/sp.j.1089.2022.19009
发表时间:2022
4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DOI:10.19783/j.cnki.pspc.200521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DOI:10.1360/N972018-00955
发表时间:2019

权正军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磷单质合成双酰基磷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在半导体材料中应用的探索

批准号:2170308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陈晓丹
学科分类:B0505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芳炔插入硼-杂 (杂 = 硫、硒、氮、磷) 键的反应方法学研究

批准号:2170215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陈凯
学科分类:B0108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利用磷杂环戊二烯合成新型含磷功能分子的研究

批准号:2107217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段征
学科分类:B0101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从磷杂环戊二烯合成含磷大环化合物方法的研究

批准号:20702050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段征
学科分类:B0101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