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途径,寻找促进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方药是提高干细胞治疗UC疗效的关键之一。结合前期相关工作基础,提出了"调和胃肠"半夏泻心汤干预干细胞治疗UC的"干细胞治疗的环境调和"假说。研究拟采用改良的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局部定位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应用ELISA、RT-PCR等方法,观察局部溃疡损伤、BMSCs定向分化表达、Th1/Th2免疫平衡细胞因子表达、微环境细胞因子表达、微环境Wnt与Notc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水平等内容,探讨半夏泻心汤干预BMSCs治疗UC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从整体免疫环境调和、局部微环境调和角度,阐释"环境调和"的科学内涵,为调控干细胞分化的"调和胃肠"方药选择思路提供实验支持。本研究将为UC治疗采用半夏泻心汤与干细胞优势互补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提高干细胞疗效的联合用药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实现方药与干细胞治疗疾病时的优势互补作用是课题组的研究目的。课题组突破以往常用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物的选药思路及相关理论,提出了“调和脾胃”药物与干细胞优势互补联合治疗UC的方案,以及选药思路的“干细胞治疗的环境调和说”科学假说。围绕该假说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以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UC为研究对象,采用DAI、CMDI等指标评价应用半夏泻心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半夏泻心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UC后的疗效,采用ELISA测定了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的IL-6、IL-2、IFN-γ、TNF-α、CD4+、IL-10、IL-4、CD8+等细胞因子,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结肠组织的SDF、Wnt-1、β-Catenin、Notch1、rHes1、JAK2、STAT3、STAT4、STAT6的mRNA及部分蛋白表达,探讨了半夏泻心汤干预BMSCs治疗UC作用及Th1/Th2平衡、促迁移作用、Wnt/Notch、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文献研究采用了Meta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半夏泻心汤及其联合BMSCs对UC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UC大鼠Th1/Th2平衡失调有关。(2)半夏泻心汤对BMSCs治疗UC有增效作用,这种优势互补作用可能与下调Notch1、rHes1、JAK2、STAT3、STAT4、STAT6 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即可能通过调节Notch/STAT信号通路起作用;同时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单独应用治疗大鼠UC时降低上述指标的作用不明显,提示半夏泻心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与其联合BMSCs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3)该优势互补作用与半夏泻心汤促进BMSCs迁移至溃疡组织的作用关系不明显,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3)该优势互补作用可能与半夏泻心汤促进BMSCs体内外增殖有关。上述研究阐释了半夏泻心汤与BMSCs治疗UC优势互补作用及机制,初步验证了课题组提出的“环境调和”的科研假说,为BMSCs治疗UC时联合应用中药思路提供了借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半夏泻心汤对胃癌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配伍机制研究
清热燥湿凉血方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结肠炎所致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机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扩张皮肤新生的机制及基因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