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象聚集信息素鉴定及其与寄主挥发物的协同作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7217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5.00
负责人:宁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帅,任敬霞,王安佳,吴长才,李志康
关键词:
寄主挥发物其他仓储害虫聚集信息素咖啡豆象化学通信
结项摘要

Coffee bean weevil (CBW) is a kind of important world storage pest, which had caused great losses of coffee bean, cassava, herbs and Daqu etc. Our previous study found that male CBWs extracts could significantly attract male and female adults, and the attractan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field. Thus, we infer that intraspecific aggregation pheromone exists in the CBWs culture, and the host volatile could enhance the attractive ability of aggregation pheromone.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inference, this project takes CBW as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 on the aggregation pheromone and host volatiles, study the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CBW, and how to choose host location, by using chemical, biological, chemical ecology, behavior ecolog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roject will further study the chemic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ynergism mechanism between aggregation pheromone and host volatiles by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octopamine.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reveal the chemic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host location mechanism of CBW, 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gainst CBW.

咖啡豆象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仓储害虫,对咖啡、木薯、中药材、酒曲等都造成了大量损失。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雄性咖啡豆象提取物能够显著吸引两性成虫,而且提取物在田间引诱效果比室内试验更显著。因此,我们猜测咖啡豆象存在种内聚集信息素,并且该信息素在寄主气味存在时会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为验证该推论,本项目以咖啡豆象为研究对象,以其聚集信息素及寄主引诱物质为重点研究内容,采用化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昆虫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咖啡豆象的聚集行为及机制,如何对寄主进行定位选择。从理论上探讨咖啡豆象的种内化学通讯机制,以及寄主挥发物对聚集信息素的协同作用,并通过研究章鱼胺的变化推断其增效机制。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揭示咖啡豆象的种内化学通讯机制和寄主定位机制,并为开发咖啡豆象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与实验依据。

项目摘要

咖啡豆象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世界性仓储害虫,危害咖啡、玉米、木薯和中药材等多种仓储产品。目前,咖啡豆象的防治往往是化学熏蒸手段,而中药、大曲等特殊仓储物对农药限量要求逐步提高的今天,发展绿色防控技术显得更为紧迫。.本项目分离并完成了大曲微生物对咖啡豆象的引诱活性,结果发现酵母菌对咖啡豆象的吸引能力远远高于霉菌、细菌等微生物。同时,研究了28种酵母菌发酵期间对咖啡豆象的吸引能力,发现乳酸克鲁维酵母菌、扣囊覆膜孢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异常变种培养基在发酵第4天具有最强的吸引活性。利用GC-MS对28种酵母菌发酵0d、2d、4d、6d、8d后的挥发气味进行分析,鉴定出32种发酵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5种酯类、11种醇类以及3种醛类、2种酮类、1种呋喃类化合物。完成对所有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合物采用Y型管嗅觉仪进行行为测定,从中获得10种具有较强吸引活性的化合物,其中乙酸苯乙酯吸引率最高;2-苯乙醇、丙酸苯乙酯、丁酸苯乙酯、异丁酸苯乙酯等气味也表现出显著性吸引活性。对吸引能力较强的化合物进行了仓库诱杀试验,发现单一组分时乙酸苯乙酯、2-苯乙醇、丙酸苯乙酯、丁酸苯乙酯、异丁酸苯乙酯对咖啡豆象的诱捕效果最好。复配研究发现,乙酸苯乙酯与2-苯乙醇以3:1比例混配时诱捕效果最好。通过GC-MS分析对比雄虫与雌虫提取液不同成分,从雄虫中鉴定出咖啡豆象的种内聚集信息素为反式角鲨烯。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发现,反式角鲨烯含量为1微克时具有最强的吸引活性;仓库诱捕试验进一步验证发现,反式角鲨烯能够大量诱杀咖啡豆象,其引诱活性高于雄虫提取物。同时研究了诱芯的持效期,本文所采用的橡胶头诱芯在使用6周后仍然对咖啡豆象有显著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首次对咖啡豆象聚集信息素和酵母菌挥发物对咖啡豆象的行为调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应用前景,为开发咖啡豆象虫情监测技术、大量诱杀技术提供新的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持,为形成新的咖啡豆象绿色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DOI:10.7524/AJE.1673-5897.20150518001
发表时间:2015
5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宁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9973026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9905004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对黄曲条跳甲诱集机制研究

批准号:3120029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徐迪
学科分类:C03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团花绢野螟性信息素及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协同作用机制

批准号:3160051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马涛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寄主挥发物梨酯与性信息素协同调控苹果蠹蛾行为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3167203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林克剑
学科分类:C1402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报警信息素诱导有翅蚜形成的影响

批准号:3077144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章金明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