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具有中等遗传度的常见精神疾病,大脑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在其病理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遗传背景对这些异常的影响迄今尚不明确。本研究选择确诊的强迫症患者及其核心家系(包括父母和患者)和年龄、教育、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运用标准化症状量表评定症状严重程度后,分别进行脑结构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和基因多态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强迫症及其症状与脑结构与静息态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主要候选基因多态性在系统层面对脑静息态网络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寻找可能共同存在于患者及其核心家系成员间的脑网络结构与功能特征,以作为可能的特征性影像学标记;为深入了解强迫症的机制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共收集70例强迫症患者和70例年龄、教育、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了常规磁共振T1、T2相扫描,在排外明显结构的异常后完成了3D脑结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DTI成像扫描。针对以上强迫症患者还收集了42个核心家系(包括患者(42)及其父母(24)、同胞(18)的影像学数据,已经建立了强迫症的影像学数据库。在以上样本的基础上,本研究全面分析了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存在的全脑脑灰质、白质密度或体积的差异;同时还分析比较了两组在静息态功能活动差异,以及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网络差异;随后分析探讨了不同强迫症状(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与这些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关联,获得了大量研究结果。针对强迫症脑体积与密度的国内外虽研究较多,但同时比较灰质、白质的研究尚较少。本研究发现部分脑区的密度与体积改变呈同向改变即同时增加或降低,但也有部分脑区为反向改变,这也提示了强迫症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对静息态脑功能的研究发现了未接受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扣带前回(ACC)和扣带后回(PCC)之间呈现相反的功能活动,提示强迫症患者ACC和PCC存在功能的不平衡。研究同时发现与家属比较,患者的右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枕叶体积下降,而右侧颞上回、左侧岛叶、小脑前叶体积增加,提示患者与家属比较可能存在不同的结构变异,这些区域可能成为疾病的特征性区域。而对白质DTI的初步影像遗传研究结果显示,具有L等位基因携带的患者较SS基因型患者显示出多处的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下降,包括临近小脑、左侧颞叶、顶上小叶、右侧前额叶的白质,仅临近右侧中央前回的白质FA较SS基因型患者增高。目前针对强迫症的遗传影像学研究总体还较少,因此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患者的结构异常可能存在的遗传基础。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强迫症的机制及临床分型或早期诊断提供了参考。经项目资助共发表相关论文3篇,含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相关结果已完成查新和鉴定正申报科技成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肝脏多b值扩散心率因素的评价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静息态功能和弥散张量成像对强迫症脑网络异常的磁共振研究
颞叶癫痫手术脑网络重组的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网络多尺度拓扑映射与分析方法研究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计算指标的标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