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选择贵州喀斯特地区,风化淋溶程度相对较强,且植物残留物输入少而贫瘠的黄壤作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性变化,土壤表层二氧化碳的释放通量,以及土壤水分的波动;揭示了土壤的干湿交替促进土壤表层二氧化碳释放通量的内在机制:土壤干燥使部分微生物量死亡,重新潮湿时从死亡的细胞中能够释放出可利用的有机碳化合物。此时,微生物活性较强,而二氧化碳的释放通量较高。因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表层二氧化碳释放通量之间存在负的相关性。从土壤表层10cm中损失的总的微生物生物量碳为73gCm(-2)Yr(-1),需要消耗它的时间为105天。这就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土壤表层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重要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巴东组泥岩水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其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基于细观复合材料的寒区混凝土导热系数模型
基于CdS和CdSe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见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次生盐渍化对设施菜地土壤强温室气体N2O释放的影响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及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
蚯蚓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理及调控
草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的冻融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