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鞍山式贫赤铁矿反浮选过程中存在的捕收剂选择性差、价格偏高以及工艺条件相对复杂等问题,在对赤铁矿和石英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学分子轨道设计理论设计几个新型赤铁矿反浮选捕收剂,并对其进行合成研究;在对新型捕收剂的浮选性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学计算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新型捕收剂的浮选作用机理,构建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模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优化赤铁矿反浮选工艺,深化赤铁矿反浮选体系的药剂作用原理研究,提高赤铁矿的浮选效率,为提高铁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能够优化赤铁矿反浮选捕收剂的量子化学设计理论,为构建赤铁矿反浮选捕收剂设计新的理论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本项目针对鞍山式贫赤铁矿反浮选捕收剂选择性差、价格偏高以及工艺条件相对复杂等问题,从组合用药和药剂改性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开发新型的铁矿石反浮选捕收剂,并探讨新型捕收剂的浮选作用机理,重点开展了N,N-二(3-氯-2-羟丙基)十二烷基胺(N32)的合成及浮选性能研究、N-十二烷基乙二胺与醇组合捕收剂的浮选性能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①以十二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乙醇为有机溶剂,在25℃下可通过加成反应合成高黏性液体N32;②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32对石英具有比十二胺更强的捕收能力,在其用量为 43.3mg/L、淀粉用量为23.3 mg/L、pH=7~9时,石英回收率达到98.00%;③ N32对赤铁矿和石英组成的人工混合矿具有一定的分选效果,并且对较高品位人工混合矿分选效果更好。在捕收剂用量为 43.3mg/L、pH=7.3、淀粉用量为23.3mg/L时对质量比为3:2的人工混合矿取得最好的分选效果,此时精矿中的铁品位为66.3%、铁回收率为 90.06%;在捕收剂用量为43.3mg/L、pH=7.3、淀粉用量为23.3mg/L时,对质量比为1:1的人工混合矿取得最好的分选效果,此时精矿中的铁品位为63.12%、铁回收率为89.56%;在捕收剂用量为43.3mg/L、pH=7.3、淀粉用量为6.67mg/L时,对质量比为2:3的人工混合矿取得最好的分选效果,此时精矿中的铁品位为64.75%、铁回收率为88.85%;④分子吸附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N32与石英表面的吸附能小于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能,更容易与石英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动电位和红外检测结果表明,其主要以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与矿物表面发生吸附;⑤脂肪醇的添加能够改善N-十二烷基乙二胺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当胺与醇的组合比例达到1:1(质量比)时,取得最好的浮选效果。在脂肪醇用量固定的条件下,石英回收率随脂肪醇非极性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脂肪醇非极性基碳原子数相同时,石英回收率随脂肪醇非极性基支链数目的增多而增大;⑥动电位和红外检测结果表明,脂肪醇与二元胺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共吸附。以上研究成果对丰富鞍山式贫赤铁矿石反浮选捕收剂的开发理论,深化铁矿石反浮选捕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浮选难选赤铁矿的微生物捕收剂应用基础研究
新型离子液体浮选捕收剂筛选、3D-QSAR构效关系与反浮选脱硅作用机理
钾盐浮选体系捕收剂吸附及浮选机理的基础研究
氧化铅锌矿新型浮选捕收剂的分子设计及其捕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