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现代统计物理学与地震学交叉的产物- - 地震"类临界点"模型的普适性问题争议颇多,作为物理意义明确且对"孕震"过程的理解意义重大的统计地震学模型,对其普适性问题的讨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项目试图以"类临界点"模型中的地震矩释放加速(AMR)和地震活动"关联尺度"变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大陆1980年以来 Ms6.0以上板内地震和印度-欧亚板块俯冲带苏门答腊段Mw7.0以上板间地震的震例研究,在"时-空-截止震级"三维空间内提取临界特征尺度以及可能的地点、震源机制相依特征。以真实地震目录在时、空连续滑动下的ROC统计检验相结合的地震学检验为手段,回答"类临界点"模型适用于"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物理条件,为争论的解决提供相对客观的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离散概率模型中的几个普适性问题
强关联费米子体系中的新型量子临界点的普适行为
不同角动量态原子自由落体普适性的实验检验
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震学参考模型构建及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