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性和中药多成分包裹是当前抗肿瘤中药脂质体研究亟待解决的两个核心技术问题。该项目利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高度表达APN/CD13受体的特点,合成长循环性的APN/CD13导向磷脂化合物;以"以毒攻毒"中药马钱子总生物碱为模型药物,通过导向磷脂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比例胶晶相和液晶相的不连续区域实现中药有效组分的多成分包裹;同时通过现代实验方法研究该新型中药脂质体对肿瘤新生血管的主动寻靶能力,实现中药脂质体从普通被动靶向脂质体到主动靶向脂质体的跨越。该项技术一旦获得成功,不仅可使新型中药脂质体技术应用到抗肿瘤中药制剂领域实现新的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而且本项目将中药有效组分中多种活性成分集中输送到肿瘤络脉特定区域(肿瘤微血管)充分发挥中药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独特优势,为增强传统中药抗肿瘤效果提供新思路新技术。
肿瘤靶向性和中药多成分包裹是当前抗肿瘤中药脂质体研究亟待解决的两个核心技术问题。本项目利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高度表达APN/CD13受体的特点,合成NGR模拟肽,并通过反应将NGR模拟肽与隐形材料DSPE-PEG2000连接合成导向磷脂化合物。应用复合磷脂技术将中药抗肿瘤有效部位马钱子总生物碱制备成脂质体,应用导向磷脂化合物修饰脂质体制备能够靶向传递药物到肿瘤新生血管的NGR修饰隐形脂质体。. 本项目同时应用APN/CD13受体高表达的HT1080肿瘤细胞(强阳性细胞)、HUVEC细胞(阳性细胞)以及该受体低表达的HCAEC细胞(阴性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以香豆素-6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观察考察了NGR修饰的隐形脂质体的体外靶向递药性能,结果表明:①在阳性细胞中,NGR修饰组比不修饰组的入胞效果显著增强,并且可以被游离NGR抑制;②而在阴性细胞中与阳性细胞相比,无明显的入胞效果;③与阳性细胞共孵育1h后,入胞效果基本达到最高;④导向磷脂化合物用量为整个磷脂材料用量的0.64%摩尔比的时候,入胞效果最好。⑤体外抗肿瘤效果,NGR修饰的马钱子碱隐形脂质体显著优于未修饰组和游离溶液。此外,还比较了NGR修饰与未修饰的隐形脂质体在荷HT1080肿瘤裸鼠体内和荷H22瘤小鼠体内的分布,NGR组的肿瘤浓度均明显高于未修饰组。以上实验结果验证了NGR修饰的成功。. 在此基础上,制备了NGR修饰的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并系统考察了其药剂学性质及体外入胞性能,构建成功具有靶向递药特性的中药有效部位脂质体。.复合磷脂技术此前已经被证明能够实现马钱子总生物碱载药效果的提高,本项目应用细胞实验和活体成像技术进一步考察了磷脂组成对NGR修饰脂质体靶向传递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靶向传递的效果是:复合磷脂组成(HSPC:SPC=1:3)>SPC>HSPC>DPPC,复合磷脂组成的靶向递药效果最好,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以NGR为智能载体的APN/CD13靶向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研究
肿瘤靶向穿膜肽的设计、合成及影响肿瘤靶向性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PN/CD13为靶标的抗癌先导物的发现
微环境调控协同层次化“靶向-释药”策略促中药脂质体肿瘤深层递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