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缺乏经典的雌激素核内受体是解释其高增殖、早播散和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主要理论之一。然其不能解释为何对于孕激素治疗,临床上部分Ⅱ型子宫内膜癌呈现良好反应,而某些Ⅰ型内膜癌却始终不敏感。课题组根据预实验的初步结果,推测一种新近发现的雌激素膜受体,即GPR30可能通过非基因组效应独立地参与了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增殖调控。课题分别设计体内、体外实验,检测和分析Ⅰ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阳性)和Ⅱ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系中GPR30的表达,探索GPR30与雌激素核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MAPK信号通路的相互调控机制,旨在证实课题假设。课题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子宫内膜癌复杂的激素依赖机制,为疾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粉末冶金铝合金烧结致密化过程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AMF通过跨膜受体GPR30促进子宫内膜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激活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使Ⅱ型子宫内膜癌更具恶性潜能?
HOTAIR通过调控NPM1表达参与雌激素介导的子宫内膜癌发展的机制研究
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子宫腺肌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