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记忆指群落过去的状态影响其目前或未来生态响应的能力,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森林演替过程并确定森林恢复的参考生态系统。南亚热带的顶极植被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干扰,现状植被主要为人工林、次生林和草坡。为深入探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恢复中的机理,拟在长期定位研究基础上,以鼎湖山站的草坡、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演替系列群落和鹤山站的马尾松林、桉树林、豆科混交林和乡土树种混交林为对象,测定生物与土壤的10个指标,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记忆的评价体系,进而研究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生态记忆变化规律和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记忆异同,寻找南亚热带森林启动自然恢复时的生态记忆特征和阈值,从生态记忆角度理解森林演替与恢复机理。研究结果可以深刻理解生态恢复中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的部分机理,并建立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新评价方法,以指导当前及全球环境变化下的森林恢复和管理实践。
生态记忆指群落过去的状态影响其目前或未来生态响应的能力,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森林演替过程并确定森林恢复的参考生态系统。南亚热带的顶极植被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干扰,现状植被主要为人工林、次生林和草坡。为深入探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恢复中的机理,在长期定位研究基础上,以鼎湖山站的草坡、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演替系列群落和鹤山站的马尾松林、桉树林、豆科混交林和乡土树种混交林为对象,测定生物与土壤的10个指标,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记忆的评价体系,进而研究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生态记忆变化规律和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记忆异同。研究发现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生态记忆呈非线性增加而且呈现一个特别的集聚过程。还发现4个人工林在发展过程中集累了相似的生态记忆(虽然值变化于50.96%至52.54%间)。这些结果表明这些人工林处于处演替的早中期阶段。研究结果反映了生态恢复中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的部分机理,并建立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新评价方法,可以指导当前及全球环境变化下的森林恢复和管理实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南亚热带常绿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植物-菌根真菌反馈驱动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的机制
南亚热带森林恢复生态工程模式的能值分析评价与模拟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重要过程对氮沉降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