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绵Iotrochota sp.抗附着他感物质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62005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李云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桂林医学院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芳耀,雷心心,王晓华,周先丽,胡蕾蕾,赵关关
关键词:
抗污损海绵活性物质结构修饰Iotrochota
结项摘要

近年来,采用化学生态学的方法从海绵中提取分离天然防污剂已成为解决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新思路,以期发现环境友好的新型天然防污剂并取代现有的对海洋环境有严重危害的有毒防污剂。本课题旨在通过海洋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理学、有机合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配合,从仿生学的观点,以抗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筛选为导向,综合利用现代色谱技术,现代波谱技术,现代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海绵Iotrochota sp.中的抗藤壶幼虫附着的化学防御物质,并对活性物质进行构效关系研究,总结其显效基团。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发现活性更强的无毒防污剂,并进行抗其他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的研究,揭示其活性物质的化学生态学,为研制新型的无毒绿色防污剂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目前,海洋生物污损对船舶、石油钻探平台、浮标、排水管道、检测仪器、水产养殖等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破坏,进而对生产生活及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的损失。然而,海洋生物在自然界的进化和生存过程中能够抵御污损生物的攻击,因此对其物质基础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得到高效低毒的抗附着活性物质,为海洋抗污损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本项目分别对一种海绵及两种海洋微生物发酵液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中分离鉴定了43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一个,为1-羟基-1-(1-羟基-乙基)-2-羟基-四氢呋喃,是一种多羟基杂环类化学成分。发表了SCI收录文章一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寻找新的抗污损化学成分提供必要的基础,也为海洋来源天然产物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因实验室分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本课题未对抗附着活性进行更进一步的筛选,希望接下来能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5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李云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海绵Sarcotragus sp.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无毒靶向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

批准号:40706046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刘永宏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南海掘海绵Dysidea sp.靶向抗PA生物膜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3097367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刘永宏
学科分类:H3405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麦仙翁促进小麦增产的他感作用物质研究

批准号:39200023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叶文才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南海珊瑚、海绵中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研究

批准号:29772058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曾陇梅
学科分类:B0703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