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伤害。本项目采用纵向设计,以四川地震灾区为研究现场,从预防及积极心理健康的角度研究分析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为研究支撑点探讨同时在多水平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两种理论框架下心理弹性增长曲线模型的构建策略、模型的异同、模型的选择、参数估计方法、各自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从多侧面、多维度研究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变化轨迹以及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寻找保护心理弹性的关键的、易于获得和改变的积极因素,为改善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分类指导策略,为研究自然灾害后类似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方法学的借鉴,同时也为统计学模型灵活拓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背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各种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等不仅造成死伤和经济财物的巨大损失,也给生存者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给公共卫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目前研究较少采用纵向设计的方式从公共卫生预防的角度以及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灾后青少年的心理现状,同时,统计模型应用于纵向设计的研究亟待解决。.研究方向: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个体面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负性事件时能够成功应对的能力或潜力,是心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式,基于公共卫生预防和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需要,研究5.12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此为切入点,研究统计学模型在纵向设计数据中的应用。.主要内容:(1)研究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变化轨迹以及内外环境中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寻找保护心理弹性的关键的、易于获得的积极因素。(2)在多水平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两个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心理弹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探讨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重要结果:心理弹性并不是青少年稳定的抗逆潜能,而是可变的。重大灾害不会使个体心理“回弹力”增加,而是会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并使其恢复缓慢。外部影响因素如社会支持、内部影响因素如高自尊能够增强心理弹性,而父母过分保护等会降低心理弹性。高心理弹性促进心理健康。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多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都能够很好地处理重复测量数据复杂关系。若侧重分析变量多个层次变异则选择前者,若侧重分析变量及变量曲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则选择后者。.关键数据:三年五次调查追踪调查,共获得数据6183例。极重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5次调查结果(mean)为2.90,2.96,2.90,2.89和2.91,始终低于轻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3.10,3.16,3.17,3.08和3.06。.科学意义:促进复杂统计模型的应用研究以及促进心理弹性理论研究。促进灾害后寻找保护因素来促进青少年和类似人群的心理抗逆能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儿童心理弹性的生物学、社会心理因素及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队列研究
儿童心理弹性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机制及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追踪研究
儿童青少年身高长期变化趋势的模型构建及预测价值研究
基于IRT和Rasch理论模型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快速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