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成功入侵通常被认为是入侵地种群发生防御投入降低生长投入增加的适应性进化的结果,但先前的研究很少开展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的比较研究探讨生物入侵的机制。本项目以入侵植物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为材料,选取来自欧洲原产地和国内入侵地的总共40个种群,以SSR和叶绿体DNA序列为标记,测量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并利用叶绿体DNA序列信息进行亲缘地理学分析确定欧洲千里光的扩散格局。开展同质生物园实验(Common Garden Experiments),比较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个体在生长、繁殖和竞争能力上的差异。通过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在野外调查、分子标记、同质生物园实验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探讨欧洲千里光入侵机制是不是快速适应进化的结果。同时探索欧洲千里光入侵中国的次数、入侵地点和扩散格局,为其防控提供合理的建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入侵植物种群化学防御进化研究:以欧洲千里光为例
内生菌在欧洲千里光入侵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入侵种红脂大小蠹原产地北美种群和入侵地中国种群化学通讯差异的比较研究
中国外来入侵与非入侵植物自主结实特性的近缘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