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将在内生性产业结构理论基础上,研究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理论依据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项目首先将从实证研究提炼出一些典型事实,然后从这些典型事实出发构筑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重点分析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政府产业政策与市场自发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边界和机制给出科学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将利用数值仿真技术以及跨国数据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实际检验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及其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预测力;最后,本项目将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为我国政府规避产业政策风险、提高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本项目完成三篇重要论文的发表,分别为:1,《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发表于《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2,《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发表于《经济研究》2014年第7期;3,《作为政策工具的国有企业与国企改革:基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发表于《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3期。这三篇论文,其中两篇项目主持人为独立发表,另一篇项目主持人为第一作者。..本项目三个研究课题,分别从宏观经济、产业以及企业三个层面研究政府行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能过剩治理、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企改革的一个像,探讨了制约我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因素,并就如何克服这些体制性障碍推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我们的政策建议。..《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在一个多部门内生产业结构模型基础上将经济分为供给抑制部门和竞争性部门。该研究证明,当政府对一些重要经济领域实施供给抑制政策时,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会被人为压制,而竞争性领域的需求增长则无法赶上供给的扩张速度,这会压低消费率,最终驱使经济走上外需推动型的增长道路。该研究可以对我国一方面消费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但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持续高速增长,大量领域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给出一个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构建了一个企业动态性模型研究市场结构内生变迁的机制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对于产能过剩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行业的成熟和不确定性的减少,优势企业会不断扩大规模,逐步淘汰劣势企业,最终形市场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较低。因而,我国一些重要行业在其发展早期阶段出现大量企业涌入的现象,不应盲目视为市场失灵,也不能一概归罪于地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的国有企业与国企改革:基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研究认为,我国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政府调整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和预算软约束、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之间平衡关系的过程。基于此视角,我们可以对一边是“国退民进”另一边却是“国进民退”、一边是市场化改革另一边是央企垄断地位不断强化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国企改革现象给出一个统一而且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并对我国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两种夜光数据测算社会经济指标能力对比
劳动力市场转折对中国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挑战及政策应对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沿海地区产业率先转型升级为突破口
产业政策的微观基础和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研究: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考察
消费升级视角下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资源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