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发现茅桥观音堂剖面硅质岩富含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再次证实了研究者1993年在赣东北的重大发现;2.在登山群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几丁虫化石;3.在婺源县沱川、德兴市九都石圳村、武宁县安东林、芷江县莽溪和双峰县天井等处的中、新元古界中,首次发现了含早古生代几丁虫和凝源类化石的层段;4.获得的15个新的测年数据表明,赣东北蛇绿混发岩带内镁铁岩一超镁铁岩,其形成时代半非都是前人所说的元古代。这些新的发现动摇了“板溪群”是前震旦纪一个变质地层单位的基础,对找矿,特别是对华南汪气普查勘探的战略部署有指导作用。因此,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桐柏-大别南缘花山蛇绿混杂岩构造属性及其对东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碱性花岗质岩和变质岩岩块的成因研究
用特提斯蛇绿岩示踪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特征的成因.
雅鲁藏布蛇绿岩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与新特提斯洋形成环境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