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三江峡谷侵蚀下切过程: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低温矿物热年代学制约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7213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5.00
负责人:闫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AndrewCarter,程锦,刘维亮,张德圣,万志峰,胡小琼
关键词:
地貌格局(UTh)/He滇西北三江峡谷裂变径迹
结项摘要

滇西北三江峡谷的侵蚀下切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隆升与变形过程、地貌格局形成、水系演化及与周缘盆地沉积之间内在联系的关键。由于本区地理条件恶劣,构造演化及地貌格局非常复杂,目前对于滇西北新生代地貌格局形成、河谷下切过程及水系切割重组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项目重点通过对滇西北三江并流区主要岩体隆升剥蚀过程及三江峡谷侵蚀下切的低温矿物热年代学(包括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分析,对岩体隆升剥蚀及三江峡谷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制约,具有如下的优势及科学意义: (1)一方面有助于重塑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格局及三江峡谷的侵蚀下切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入探讨高原隆升过程中构造-地貌-水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控制因素提供科学依据。(2)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定年技术在确定低温阶段山脉去顶与地貌隆升作用格局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次研究将对上述方法在国内的推广和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摘要

本项目重点通过对滇西北三江并流区主要岩体隆升剥蚀过程及三江峡谷侵蚀下切的低温矿物热年代学(包括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研究,结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分析,对岩体隆升剥蚀及三江峡谷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制约,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隆升与变形过程、地貌格局形成、水系演化及与周缘盆地沉积之间内在联系。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1、滇西北的隆升剥蚀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非均衡性.  对滇西三江地区典型岩体及主要河谷侵蚀出露岩体样品开展了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滇西北的隆升剥蚀过程表现为不同陆块之间较强的非均一性,陆块边缘或断裂带附近隆升剥蚀强度大,而陆块内部相对稳定。其中四川龙门山锆石裂变径迹年龄(ZFT)为 60-70Ma,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AFT)为 3-7Ma;四川攀枝花锆石裂变径迹年龄(ZFT)为180-210Ma,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AFT)为 25-40Ma;丽江-剑川盆地锆石裂变径迹年龄(ZFT)为180-210Ma,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AFT)为30-40Ma;大理点苍山锆石裂变径迹年龄(ZFT)为 6-8Ma,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AFT):为1-5Ma。.  晚中新世以来(5-12 Ma)青藏高原东缘发生明显的快速剥蚀,应为地貌的主要定型期。2、南海北缘莺歌海盆地及滇西建川盆地沉积物物源对比分析.  对南海北缘莺歌海盆地及滇西建川盆地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分析,发现建川盆地沉积物与长江上游沉积物属性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结合红河流域主要岩体裂变径迹及(U-Th)/He 热年代学结果,计算了红河流域~30Ma以来的剥蚀量,将流域剥蚀量与莺歌海盆地沉积量进行对比,红河流域~30Ma以来的剥蚀量与莺歌海盆地沉积量基本持平。据此认为青藏高缘东缘早期并不存在包括长江上游大部分流域的古红河水系。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DOI:10.3969/j.issn.1002-0268.2020.03.007
发表时间:2020
3

UAV-Aided Information and Energy Transmissions for Cognitive and Sustainable 5G Networks

UAV-Aided Information and Energy Transmissions for Cognitive and Sustainable 5G Networks

DOI:10.1109/twc.2020.3035425
发表时间:2021
4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DOI:10.6046/gtzyyg.2020.01.32
发表时间:2020
5

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合著科研论文为例

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合著科研论文为例

DOI:10.11870/cjlyzyyhj202112003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隆升剥蚀过程对区内铅锌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的影响: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制约

批准号:4170210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兰青
学科分类:D02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川圹高原中生代以来隆升-剥露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制约及意义

批准号:4160100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亚东
学科分类:D01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磷灰石α-反冲核径迹和裂变径迹的辐照退火:探索及对热年代学的启示

批准号:4167306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伟星
学科分类:D0303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自然演化碎屑锆石裂变径迹的初始径迹长度及径迹长度的影响因素探究

批准号:4180215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蔡长娥
学科分类:D02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