锶同位素地层学作为海相地层定年与对比、全球地质事件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是各国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在地层学、沉积学、样品成岩蚀变性研究的基础上,获取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海相沉积物中代表原始海水组成的锶同位素数据,建立与之对应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并在与全球同期海水锶同位素数据和演化曲线广泛对比的基础上,应用锶同位素地层学原理探讨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的顶底年龄标定、地层持续时间评估、生物带延续时间评估、内部连续性判定、顶底接触关系判定、年代地层区域和全球对比以及全球和区域事件沉积响应等方面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目前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研究中一些仍存有争议的地层学和沉积学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三叠纪拉丁期及邻近时间海水锶同位素研究、完善我国显生宙海水锶同位素数据库,使我国三叠纪海水锶同位素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为全球三叠纪海水锶同位素研究提供新的数据。
在地层学、沉积相以及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测试了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不同类型海相碳酸盐岩的阴极发光性、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组成,并在沉积微相分析、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燧石显微结构特征、阴极发光性、海水信息保存性等方面作了总结,建立了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海相地层碳、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具有镶边陆棚的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台地边缘浅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等相带;米兰科维奇周期及其引发的古气候变化控制了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的旋回性变化,主要发育了代表六级层序的米级旋回,其顶部含生物碎屑泥微晶燧石、泥微晶燧石可能为交代成因,形成于同生期至成岩早期。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多数样品主要具有极弱—弱的阴极发光强度,仅部分样品具有相对强的阴极发光强度,同时大多数样品只遭受了有限的成岩蚀变作用,较好地保留了当时海水的信息;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均与前人报道的中三叠世拉丁期海水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对应接近,其碳、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目前国际上已经公布的同时期碳、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有着较好的相似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华北下奥陶统旋回地层学和锶同位素地层学对比研究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与白云岩化
川渝地区海相三叠系的锶同位素研究
四川江油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化流体的锶同位素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