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是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城市低碳交通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主要方向。本项目研究目标是构建城市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研究紧紧围绕"电动车发展对低碳交通的影响及其管理方法"这一科学问题,根据产业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管理学理论,采用系统工程与生命周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我国低碳经济的目标,探讨城市低碳交通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锂电动汽车在生产-使用-报废三个阶段资源消耗、碳排放及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分析,建立电动汽车生命周期分析模型及清单数据库,提出城市交通电动汽车生产-使用-报废三阶段碳足迹及污染分析模型,构建碳标签及污染控制体系,从而建立生产-使用-报废为一体的城市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结合北京市发展规划进行情景分析。本研究可为城市低碳交通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促进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燃油机动车是造成城市碳排放、能源短缺及城市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各国汽车产保量逐年攀升,各国控制城市污染及碳减排目标都面临巨大压力。为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传统燃油车已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以其行使过程中的零排放的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突出代表受到各国青睐。各类政策及推广计划异彩纷呈。然而,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电动车的推广能带来多大的减排效益?是否存在电动车转型不利影响?如何通过管理发挥电动车的最大优势并避免或控制不利影响等问题是电动车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题,也是本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以可持续低碳交通转型为目标 ,项目提出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影响及碳足迹分析模型、转型风险分析方法、及其电动车管理策略。其科学意义在于为全面系统了解和管理电动汽车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方法和科学依据;为充分发挥电动车的生态环境效益避免转型风险提供了技术和方法支撑。 . 研究得到如下重要结论(1)从全生命周期环境问题评价视角,比较燃油车,电动车具有明显改善 ADP、GWP、ODP等环境影响的潜力,对碳减排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对于AP及ETP等方面的环境影响潜值却有所增加;而从环境损害方面来看,极大降低了化石燃料的损耗潜值,但存在增加无机物致呼吸系统损伤及生态毒性分值的潜力;(2)使用阶段的电力生产及生产阶段的动力系统生产(主要是电池生产)是控制电动车生态环境隐患的关键过程;(3)电池寿命和汽车报废里程的增加、电力结构的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单位里程的碳排放量,从而提高其碳减排效益。(4) 清洁的发电能源组合,节能的电力驱动,清洁的动力系统生产是保障电动车转型取得良好生态环境效益的关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碳导向型城市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
基于城市交通参数-家庭交通碳排放模型的西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环境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评价方法研究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与交通耦合发展模式研究